“安总,您比我聪明比我见识多,那我想问一下,为啥重男轻女大部分都是女人?”
小胡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将近三十年,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按理说,我妈也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为啥她对我两个姐姐很刻薄,对我却好到离谱?”
司晏安不慌不忙先把一筷子热乎乎的粉丝吸溜到嘴里,咀嚼,享受,然后再吞下去:
“你夸我聪明,我心安理得收下了。”
“但你说我比你见识多,我暂且谦虚一下,大家所在的领域不同,知识技能纵向深度没办法对比,也就无从谈起我比你见识多。”
“关于你问的重男轻女问题,我的见解是这样的——”
“你母亲重男轻女,其实本质上是对弱者的一种深深厌弃。”
“我这里说的弱者,并不是客观意义上指的女性,因为不是所有女性都是弱者。”
“至少我妹就不是!”
“我们家族很多女性都不是弱者,我妈,我太奶奶,我太姥姥,包括我的崽崽喀秋莎。”
“我说的你母亲认为女性是弱者,只存在于她的认知里,也存在于重男轻女的那些人的认知里。”
“她们认为女性天然就比不过男性,只有男性才是力量、智慧、能力的强者。”
“客观来说,这种想法很……一言难尽!”
“男女性在不同的领域里优势不同,所以,不能用单纯的强弱来定义。”
“强者不分男女,弱者也不分男女。”
“老一辈之所以重男轻女,其实跟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重体力领域大部分男性确实比女性有优势,老一辈所成长的年代就属于重体力劳动年代。”
“比如生产队干活,以前记工分都会男性比女性多。”
“在过去,特别是农村,家庭男性多不容易被同村人欺负,这个是客观事实。”
“另外,重体力劳动的农村,家里多一个男性就意味着多一份收益保障。”
“这种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在他们那一代人的思维里,如今社会发展速度太快,男女的差距其实已经不是很明显,但架不住她们的思想已经固化,改变是不可能改变滴。”
“正是因为她们身为女性,在那个时代吃了很多重男轻女的亏,所以才会本能趋利避害,从内心深处就深深地厌弃自己女性的身份。”
“认为正是这种代表弱者的身份,才给她们带来了吃不完的苦,才导致她们苦难且被剥夺利益的一生。”
“出于趋利避害的心态,她们会自然而然在自己所生的孩子里筛选重点依赖对象,也就是儿子。”
“无论这个儿子能不能支棱起来,她们都会倾尽所能给这个儿子武装到牙齿,然后让儿子支棱起来给自己养老。”
“你母亲对你如此掌控,其实是从心理上无法与你剥离。”
“她没把你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看待,而是将你当做她的附属品,亦或者她是你的附属品。”
“这一点在一些独生女的家庭里也很明显,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捆绑异常紧密。”
“换成投资人思维,那就是父母在你身上投入了太多时间精力物力财力,以至于他们不允许沉默成本的存在,所以疯狂加注疯狂控制子女。”
“这种加注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吸血姐姐妹妹们贴补你。”
“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多男孩家庭,父母也会牺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