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之甫夹起一筷菜放入口中,边嚼边说:“可这世间,人心复杂,有时并非自身无能,而是他人心胸狭隘。有些人,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容不得与自己不同的人。就像那三国时期的周瑜,容不下诸葛亮的才华,最终被气死,实在是可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小白笑道:“即便如此,若我们能提升自身,让自己无所不能,又何惧他人不容?况且,我不容人,便是我无量。一个人的度量,决定了他能走多远。大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便是因其有广阔的胸怀。我们不能因为他人的过错而让自己变得狭隘,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开阔。”
杜之甫拍案叫绝,他的手掌拍在桌子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吸引了周围食客的目光。他却浑然不觉,兴奋地说道:“妙啊!小白,你今日之言,真如醍醐灌顶。这人与人相处,度量实在重要。若总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就像那蔺相如,对廉颇处处容忍,最终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成为千古佳话。”
酒过三巡,李小白的眼神愈发明亮,就像夜空中燃烧的篝火。他拿起酒杯,轻轻晃了晃,那酒液在杯中旋转,形成一个小小的旋涡:“人不助我,是我无为。若自己碌碌无为,又怎能奢望他人相助?我们需有自己的志向,为之努力奋斗,方能在需要之时,得他人援手。一个没有目标和行动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在茫茫大海中漂泊,最终只能被风浪吞噬。只有当我们展现出自己的努力和价值时,才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与我们一起前行。”
杜之甫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凝重:“确实,自助者天助。只有自己积极进取,做出一番事业,才能赢得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就像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最终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大臣的辅佐,成功复国。”
李小白放下酒杯,语气变得严肃,那严肃的神情仿佛在举行一场庄重的仪式:“而我不助人,便是我无善。善乃人性之光,若我们见他人有难而不施援手,便是泯灭了心中的善念。一个无善之人,如同行走在黑暗之中,找不到方向。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当我们伸出援手时,不仅是在帮助他人,也是在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善灯。”
杜之甫点头赞同,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善有善报,助人者,人恒助之。我们在这世间,当以善为本,多行善事。就像那《了凡四训》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多做善事,不仅能让他人受益,也能为自己和子孙后代积福。”
两人陷入了一阵沉默,各自沉浸在对这些话语的思考中。酒馆里的喧闹声仿佛渐渐远去,只有炉火燃烧的噼啪声在耳边回响。那声音像是在为他们的思考伴奏,又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智慧。
过了一会儿,李小白站起身来,他的动作缓慢而坚定。他在酒馆的角落找来纸笔,那纸有些发黄,带着岁月的痕迹,笔则是一支有些磨损的毛笔,但笔尖依然锋利。他铺好纸张,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那墨汁在笔尖上凝聚,宛如一颗黑色的宝石。他对杜之甫说:“之甫,今日之言,不可忘却,我欲将其写成一诗,名为《七律·自省》,你我以此共勉。”
杜之甫也站起身来,走到李小白身边,他的脚步轻盈而稳重。他看着李小白挥毫泼墨,眼神中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