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外表是三十出头的富家公子,但因为内里老和尚的魂魄影响,周身气质总是非常平和沉稳,就算知道原主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任平生和剑非道也看不出任何表现。
哪怕这出游车队庞大华丽,仆人们也只是在稍远的地方跟着,不让近身服饰,也拒绝进入那过于奢华的马车里,明明是被随从们众星捧月的那个,却又是车队里最格格不入的。
前后差距这么明显,复活的本人也第一时间说明了情况,作为官宦大家,家族里肯定有聪明人,自家的孩子差距这么大,怎么就没人相信借尸还魂呢?
“你说,他们是真的不信,还是不愿意相信?”
任平生看着忙碌的人马,他们是在路过时被主动邀请来的,是“贵客”,没人来管他们,除了老和尚,也无人敢过来。
现在,老和尚又去观察景色,琢磨怎么回寺庙了,两人说话不需要压低音量,直接正常聊天。
“既是官宦门第,怪力乱神之事应该也有所接触,这借尸还魂一事,为什么就不信呢?”
看这车队的规模,就能看出这家人绝不是普通当官的,大富大贵之家,肯定有门路接触有真修为的人,自家公子是不是真活了,有很多方法来验证。
现在这个谁也说不服不了谁的僵局,更像是原身的家人心里明白“眼前人非从前人”的情况,却不愿相信,想硬逼着对方认下来。
“是或不是,都改变不了大师的心。”
剑非道没有回答原身公子家人的态度,他们目前只接触了意外借尸还魂的僧人和根据主子意愿办事的仆人,原身的家人到底如何想,他们并不好置评。
但不管是真的不相信,还是心里明白却不愿相信,都动摇不了和尚回寺庙继续修佛的心,这一点两人都能看出来。
从八十多岁的老年一下子回到三十多岁的壮年,还得了一个大富大贵,能一辈子锦衣玉食的身份,换了别人绝对是欣喜若狂,恨不得一辈子都不露馅。
可在这位身上,好像只添了烦恼,城隍爷都觉得问题不大默许了,当事人还一心想把错乱的身体和灵魂掰正回去,当真是奇事一件。
因为身边多了两个相信自己的人,老和尚的心情放松了不少,得知剑非道是道门人士,还会和他来一场佛道之间的论道,陪着他回寺庙的路上,任平生顺道去向当地人打听了一下,这么高觉悟的和尚,他不信对方在长清这块地方无名。
事实如他所料,只要一打听长清县里的寺庙和僧人,就能知道这里有位道业高深、品行端正的老僧,对方修行的寺院不是县里最大的,风评却是县中最好的,这位高僧对徒弟严加管教,恪守佛门戒律,在长清一带极有威望。
听说这位高僧今年已经八十多岁,精神好、身体康健,大家都以为这位高僧会是百岁寿星,前段时间不知发生了什么,突然就圆寂了。
等本人顺着记忆找回来,葬礼早就结束,老僧尸身下葬,看着面前自己的三尺孤坟,老和尚心中百感交集。
在进寺之前,他心中已经有预感,但当他向自己从前的弟子们询问他们的师父,又被自己无比熟悉的僧人们来到自己的坟前,这番体验还是古怪。
坟内是死去的自己,可本该去阴间的人,此刻变了模样,作为活人站在坟外看着,身边是熟悉又陌生的弟子们。
“这位施主……”
看着这位突然到访,不知从何而来、气质非常特殊的陌生公子站在坟前出神,僧人们心里也纳闷,对方一来就问他们刚圆寂不久的师父在哪,得知圆寂后提出要来坟前,这位一看就是外地人士,但同时僧人们不记得自己师父有这样一位朋友。
而且这位公子的气质,带着一种说不上来的熟悉,对方的穿着打扮与自身身份存在明显的割裂感,作为富家公子,他的打扮实在太简朴,旁边跟着的仆人穿的都比他这个主人气派。
总之,是个很古怪的访客。
“你们师父的手稿还在吗?”
凝望孤坟的人回神,他想起自己钻研佛法多年,写下无数珍贵手稿,自己去的突然,不知道这些徒弟们有没有把手稿收拾好。
“还在。”
“你们的师父是个恪守戒律的僧人,他遗留下的手稿都很珍贵,你们要谨慎地收好,别让它们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