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他们,认不认识一个叫于谦的人。”杨轩再次吩咐。
“好的。”秀禾再次去打听。
很快,就有了结果。
“老爷,那个叫廷益的年轻人就是于谦,廷益正是他的字。”秀禾说道。
闻言,杨轩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于谦的见解虽然还过于稚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而且有一点,他确实没有说错,朱老四的确有点好大喜功。
花钱大手大脚,想一出是一出。
若是按照洪武朝后期的国家财政收入来说,根本支撑不起朱棣的这么多大动作。
不管是修《永乐大典》,还是通运河,修建北/京城等等,这些花费都是天文数字。
更不用说还要打仗。
这足以拖垮大明的财政。
好在开海下西洋,攻略倭国,推行新政等,都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这才使国家有足够的钱,支撑朱棣来完成自己的丰功伟业。
加之有太子朱高炽这样优秀的储君,以及夏原吉等优秀大臣,使国家稳定,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对于北伐的问题,杨轩跟朱棣的看法是一样的。
这场仗是必须打的。
大明已经安稳了好几年了,地方卫所的战斗力难免会有所下降。
京师三大营还好,他们都是脱产士兵,平时只需要训练就行了。
地方卫所的士兵,可不是脱产的,他们属于半农半兵的性质。
闲时种地,战士打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农闲的时候,会组织起来训练。
这种性质的军队,战斗力没有办法得到保障, 荒废的时间一长,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要是不拉上战场走一走,这些士兵就会彻底沦为农民,卫所也名存实亡。
朱棣发兵五十万,也有这样一层意思在。
虽说好战必亡,但忘战必危。
朱棣心里可是非常清楚的,他自信自己能把握好这二者之间的度。
而且维持卫所的战斗力,也能让三大营在受到损失之后,及时得到补充。
毕竟,三大营本就是从各地卫所抽调精锐组建而成的。
言归正传,如果刚刚说话的这个年轻人,正是自己所知道的那个于谦的话,杨轩倒是不介意,好好培养一下。
而且此次科举的主考官是金纯和铁铉,这二人的品行杨轩是知道的,只要上榜了,那就是他们的门生。
好好跟着这二人学习学习,日后当个清正廉洁,为国为民的好官。
正当杨轩思考的时候,外面传来的吵闹声。
其中一道声音很是嚣张,嗓音尖锐,像是宫里的太监。
“刚刚收到举报,这里有人诋毁朝廷,诋毁陛下。”
“是谁,自己站出来。”
“不然,所有人都跟咱家走一趟吧!”
“公公,我等都是来京参加科举的学子,怎会诋毁朝廷,诋毁陛下,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
“呵,误会?”
“咱家可不相信有什么误会,像你们这样的人,咱家见的多了。”
“等到了锦衣卫诏狱,你们自然会老实下来。”
“全都带走!”
“公公,冤枉啊!”
“我等冤枉啊!”
“这里是天子脚下,你不过是一介阉人,有什么权利抓人?”
这话好像是激怒了对方,只听那尖锐的声音再次响起:
“看来咱家果然没来错,你们就是诋毁朝廷,诋毁陛下之人,还敢说冤枉。”
“记住,咱家是东厂的,拿人乃是皇权特许。”
“拿下!”
“是。”
“放开我,放开我。”
“我等要见陛下。”
“见陛下,你们还没有这个资格。”
“天子脚下,难道连讲理的地方都没有了吗,竟任由此等阉人为恶。”
“堵住他们的嘴,全都带走。”
“是。”
雅间中的杨轩三人面面相觑。
东厂本就有监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职责,这些学子竟然敢在这种地方谈论朝政,并且说朱棣好大喜功,东厂不抓你抓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