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佳肴数品,宴会厅内的气氛愈发融洽。
此时,皇长子永熙和皇三子永泽两位皇子步入宴会厅,向父皇与诸位大臣行礼。
永熙和永泽皆年方十二,他们身姿挺拔,面容青涩中透着聪慧,但是此时二人却似乎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情绪并不很喜悦。
延平帝见此情形,慈爱地问道:“熙儿,泽儿,为何这般神色?”
永熙恭敬地回道:“父皇,儿臣思念太傅。”
永泽亦点头道:“父皇,儿臣亦想向太傅请教诸多疑惑,许久不见,心中甚是牵挂。”
延平帝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朕亦知你们思念太傅,太傅为我大夏鞠躬尽瘁,忙于诸多事务,实在难以分身。
说起太傅,朕与诸位爱卿今日能于此共享盛宴,大夏能有如今之昌盛,太傅功不可没。”
方道远道:“回想太傅出山仅仅六年时间,我大夏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治学办校培养人才无数,化工启蒙开科技之门,农机推广利国利民,工程机械利在千秋、环球航行开朝廷视野,太傅功劳居功至伟呀!”陈清总结道。
方道远继续道:“如今太傅自报身份,朝野与邻国皆惊。其和平统一倡议尚未得到各国回应,只是以倭国银矿打赌,臣始终觉得即便银矿属实,各国也很难同意合并。”
兵部尚书邓子荣皱着眉头,沉声道:“陛下,诸位大人,华夏统一,本是我等心中所盼的大势所趋。如今我大夏军力强盛,威镇四方,若论武力征伐,或可成就霸业。
但宋太傅所倡导的和平统一,却是荆棘满途。各国割据已久,利益纠葛错综复杂,且彼此间积怨甚深,仿若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放下干戈,携手共进,谈何容易?”
大元帅杨宗源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各位也不要误解太傅之意,太傅是以武力为后盾提议和平统一,倘若四国不愿统一,就凭太傅为我大夏打造的强大武力,大不了老夫再带兵走一遭。”
礼部尚书陈清面朝延平帝一拱手,轻声说道:“陛下,臣主管礼部,与各国直接打交道,以臣看太傅倡议虽然难,但是尚有实现可能。
至少太傅提出的三个月为限,其中是在各国见识了我大夏阅兵之后的。其实所谓和平统一,本质上只是给各国一个脸面而已。
无论他们是否同意,统一都已经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