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事容易,120师首长立即把这活接了过来。
“就带他去看看我们藏坦克的地方就是,只是不好意思,向导总归会走错路的。”
而邱教导员则找了上来,毕竟战斗让此前的询问中断了,倒是没能让唐亮把给延安和武汉的回复商讨出结果。
“脑子忘了太多东西,实在记不起来了。”
事实上历史上【T-34坦克】被否决,主要原因在于以图哈切夫斯基在内一大票高级将领认为50毫米火炮的火力足够了,而且他们更倾向于多炮塔方案,比如1932年投产重达55吨,5个炮塔的T-35坦克,重量上甚至KV系列坦克都要甘拜下风。
而唐亮作为军事票友,刚好知道苏慈宗是极力反对这种多炮塔坦克圣教的;事实上历史上T-34坦克的前身A32方案能最后胜出,击败只装备了50毫米火炮的A20方案,便是苏慈宗强力插手的缘故。
而KV-1的双炮塔方案最终改为单炮塔方案,也是苏慈宗一力坚持的结果。
苏慈宗对于多炮塔坦克的态度就这么一句话:
“你是从什么地方搞到这个‘移动杂货铺’的?把这么多炮塔装到一辆坦克上,不是等着挨打吗?”
此举让图哈切夫斯基在内一大票高级军官极为不满,自始至终认为苏慈宗这个保卫察里津(即后来的斯大林格勒,现在的伏尔加格勒)的最大功臣乃是“外行人”,因而明里暗里抵制苏慈宗的各种指示和要求。
而后在苏军走精兵化路线还是极限暴兵路线上,图哈切夫斯基在内一大票高级军官再度跟苏慈宗严重冲突,苏军在装备了上万辆坦克的同时,却仍然坚持精兵化的军官教育。
结果到卫国战争爆发时,苏军各个军校培训出来的军官极度短缺,造成苏军实际上处于“有兵无官”的状态,1万2千多辆T-26坦克仅半年时间便损失了近万辆,不光是因为3分之2的T-26坦克没有装备无线电台,协同作战一团糟的缘故,更多还是坦克部队光有武器却缺乏合格使用者的问题。
甚至图哈切夫斯基这一大票高级军官搞出来的机械化军,把编制做的很大,拼命往机械化军中塞坦克,但是对于保障机械化军极为关键的卡车和摩托车却极为忽视,结果卫国战争开打时,坦克能做到编制的75%以上,而卡车和摩托车则不到40%,实在是泥足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