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石冷冷地说:"赶走他们。"
尽管李迁十分困惑,但他还是忠实地执行了命令,脸色一沉,大声喊道:"快走快走。"
那几个陕西兵士不敢反驳,低头迅速离开。沈天石冷笑,这些人虽然当过兵,身手不错,但也是一群兵痞。在明朝末年,兵痞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军事素质高,战斗力强,都是从死亡中挣扎出来的,但谈不上什么忠诚。甚至可以说,他们比土匪还要糟糕!他们没有国家观念,谁给奶吃就跟谁,像墙头草一样随风倒。今天是官兵,明天可能就成了叛军或流寇。他们在战场上表现不佳,但在祸害百姓方面却很在行。李自成,葬送了大明的人,就是一个兵痞头子。
人们常说大明是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吗?大错特错!大明其实是被这些丧尽天良、见利忘义、坑害百姓、毫无国家意识的兵痞所葬送的!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咕咚咚。"
肉已经在锅里炖烂,白面馒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在东直门外的大道上,聚集的青壮年越来越多。然而,气氛却出奇地安静。
经过刚才那一幕,就连那几个自信满满的好手也不再受到官员们的青睐,人群中再也没有人敢轻易出来应征。大明的百姓害怕官员,更害怕士兵。
"招兵了,白面馒头管饱。"
只剩下李迁那破锣般沙哑的声音,在城门内外回荡。馒头熟透了,在蒸笼里发出轻微的声响。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耐不住诱惑,咽着口水慢慢走来。这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子,身体还算健壮,憨厚中带着一丝紧张。
"大人。"
他一开口就是登州口音:"我想当兵。"
李迁抬头看了一眼,按照规矩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老家哪里,家里有多少人,怎么来京城的……"
他一一询问,憨厚的小伙子也老实回答:"我叫宋石亨,十七岁,是登州人,家里人都不在了,我是逃难来的京城。"
李迁问完后,有些为难地看着上司,他不想招收这样的兵。这个年纪的半大小伙子,十七八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惊人,干什么都不行,吃饭却是第一。
这样的年轻小伙子,没受过正规训练,真上了战场,恐怕会吓得尿裤子。
又贪吃,又没用...
然而,人群中响起了沈天石平和的声音:“很好。”
东直门外,瞬间又是一片诡异的寂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天石放下二郎腿,和蔼地说:“你听清楚了,吃了我这官府的饭,就是我的兵,得按手印签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