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柳园春意

“凋零花瓣并非无情,化为春泥更滋养花朵。”

这又是一句流传千年的名句,船上的众人久久无言,低声细语,回味着沈大人的每一次惊喜。

他吟诵的诗句总能触动人心,充满哀伤。

“哗,哗。”

运河之上,波光粼粼,只有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她们长久沉默,品味着这深情的诗篇。

不一会儿,眼中已蒙上薄薄的雾气,这两句诗似乎诉尽了世间离愁别绪,情感纠葛。

“又吟诗,让人忍不住落泪。”

沈大人对女性心灵的洞察真是无人能及,尤其是那些有着故事的女性……

许久,柳如是轻轻拭去眼角的湿润,红着脸低语:“如果你再创作一首这样的诗,奴奴便允许你……”

这话落入了王微的耳中,她轻笑着问:“要允许他什么呢?”

她们的嬉笑声此起彼伏,不知引来多少人的羡慕和嫉妒。

李香君和董小宛这两个新加入的成员,不禁惊讶,沈诗在江南已经独具一格,名声赫赫。

沈诗的诗句在风月场所流传开来,歌姬们都觉得美妙无比,几乎要将他捧上天去。

今日一见,果然名副其实。

“我们这位主人啊。”

王微撇了撇嘴,笑道:“倘若他日后辞官归乡,也不必担忧生计,还能去烟花之地卖诗呢。”

“呵呵呵。”

无尽的风月如画卷展开,一艘艘满载奇珍的船只在魔幻的运河上悠然穿梭,穿越了无数日夜。随着渐渐逼近江南的航程,天气愈发温润,仿佛每一口呼吸都能品尝到清茶的甘醇,那是凡人难得的惬意。

沈天石身旁,美人身姿曼妙,使旅途的乏味变得如诗如画。水道愈显熙攘,这条连接神秘京师与繁花江南的金色航道,犹如流淌的黄金,吸引着各路财神。

几日后,船只驶入扬州领地,两岸的建筑风格瞬间蜕变,透出一股文雅而华丽的气息。身着儒雅服饰的学士结伴而行,曼妙的琵琶女伶上上下下,为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韵味。船只内灯火通明,整夜欢歌笑语,就连河面也泛起了一片柔和的粉色,空气中弥漫着微妙的甜美香气,恍若仙境。

“哐当!”

轻盈的碰撞声中,三艘巨型货船稳稳停靠在扬州码头。沈天石踏上陆地,身后几位女子身着宽松男装,头戴斗笠,面纱掩映下是倾国倾城的容颜。

“今夜,我们将在扬州度过。”

一行人漫步岸边,欣赏着如画的景致,人群熙攘,美人如玉,衣着比北方更加大胆时尚。街道两侧,店铺鳞次栉比,各地商贾云集,熙来攘往。

“好一个宝地!”

与常年战火纷飞的中原不同,扬州府未受战乱侵扰,文风昌盛,繁华盖世,堪称人间瑰宝。扬州的繁荣倚赖盐业,盐商富可敌国。盐的兴衰,决定着这座城市的起落。荣辱与共,命运相联。

官员、盐商、文人群体,形成庞大的利益交织网络。沈天石此刻忆起了《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他不也是从扬州出发,沿这条河流前往京师,书写了一段传奇?

古扬州的魂魄在于会稽,即今日的绍兴,九曲十八弯的小巷通往幽深之处,那里隐藏着温柔乡,同时也是英雄的归宿。大运河与秦淮河静静流淌,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沿着河岸,书店和古玩店逐渐增多,小径通幽,巷子里挂满了红灯笼。这些曲折的巷子如同迷宫,青楼与妓馆如繁星点缀其中。

“吱呀。”

巷子深处,一扇大门缓缓开启,显露出庭院内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还有几栋雅致的双层小楼。

“我们回来了。”

王微和陈圆圆轻轻低语,这里曾是她们成长的地方,江南最具标志性的庭院。这是一座顶尖的青楼,被誉为柳园,附近还有数座园林,秦淮八艳就在这里孕育而出。

“好一处奇妙之地。”

沈天石步入园中,眼界大开,一时难以分辨这究竟是青楼、乐坊,还是学府,它集多重功能于一身。

“好家伙!”

这简直就是个夜间乐园,没有一定的财富,还真不敢涉足其中!

在这座至高的精灵庭园,此处并不出售灵魂,它追求的是情感与智慧的交融,才情出众者与精灵仙女在此谈论爱情,交换诗篇,探讨秘境之道。

风情万种,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