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边重镇,喧嚣异常。
一群群明军源源不断地赶来,在西线魔军到来之前,自黄河以南一路奋战至长城脚下。
大同城,灯火辉煌。
今夜,无人入睡。
“哈哈!”
在神秘的大陆上,朱慈烺的面颊燃烧着炽热的兴奋,他终于领悟了何为疾如闪电的兵法。那些双足疾行的步兵竟在四蹄飞驰的骑兵之前抵达了终点。
他从未见识过这般迅疾的行军。以往,明朝的军队作战总是粮草在前,步兵环绕着辎重缓慢前行,每日行程不过数十里,已是罕见的速度。
这片古老的土地,无数传奇将领的兵书之中,皆传授着稳扎稳打的策略,结固阵型,计算精确。然而沈天石却打破常规,令全军轻装上阵,大部队如灵蛇般穿插而行……这正是他们军中的独门秘籍,在辉煌的战史中闪耀着无尽光辉。
如此胆大的战术,不仅朱慈烺未曾见过,就连阿济格与吴三桂,又何尝有过耳闻?
直至一日后,当明朝大军占据了大同府以西、长城以南的所有要塞,阿济格和吴三桂的兵马才缓慢赶到。
在大同府东边五十里的地方。
"吁。"
急于逃离的清朝五旗士兵,十万大军在长城南边的玉林和平虏两地勒住战马,满身汗水,气喘吁吁。
英亲王阿济格的目光几乎要跳出眼眶,他带领五旗一路从渭河之北昼夜不停地逃窜,却还是未能逃脱大同的包围。
看着前方大同各卫以及长城沿线迎风飘扬的明朝旗帜,原本士气低迷的五旗士兵仿佛跌入了冰窖。这些长城沿线的重镇,究竟何时出现了明朝的军队?难道是从天而降吗?
"呼,呼。"
遍布山野的八旗士兵愣住了。侧后方,缓缓赶来的吴三桂和他的关宁军也陷入了愕然。
"这……?"
吴三桂望着被切断的退路,如同冬日里被冷水浇透,瞬间从头寒至脚底。
"完了。"
十六七万的清军被困在陕北与山西的交界,阿济格和吴三桂的第一念头是突围。然而,经过漫长的行军,清军早已疲惫不堪,人马俱疲,只得暂时停下修整。
夜幕降临,黑暗降临在大同西边的荒山野岭之间,寂静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深夜,一片静默。
吴三桂在山野中徘徊,外表虽保持镇定,内心却焦急如焚,唇上已起了水泡。
"总帅……"
几位吴军将领犹豫地走近,心中涌起退缩的念头。所谓的关宁军,并非特指吴三桂的部队,这只是后人误传。关宁,实指山海关、宁远、锦州一线的大明辽东军。
"关宁军"这一称号,直至崇祯六年才出现。吴三桂又有何资格被称为关宁军呢?
真正的关宁军指的是大明辽东军残部,那是在万历年间,威震辽东,将努尔哈赤视作犬马的无敌之师。
辽军是由大明辽东人组成的精锐之师,英勇善战。
辽军最为强盛之时,是在万历初年,李成梁为主帅的时代。那时的辽军,是女真人的噩梦,他们的存在就是女真人的主宰!
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年,那是女真人在辽东最为臣服,乖乖匍匐在大明脚下,亲吻鞋子的时代……
然而,那位大明的李帅李成梁却遭遇了不幸,如同预言般遭受了清流贤士无情的谴责。
贤士指责他夸大战功。
因此,万历十九年,李帅失去了职务,曾威震一时的大明辽军在党争与贤士的攻击下四分五裂。
说起也令人讽刺,李成梁何需虚假上报战功呢?
即便辽军衰败,依然是无比强大的力量。
在万历年间的一场朝战中,英勇的辽军与妖魔倭寇激战七年,虽取得惨胜,但也从此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