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玄龄此言有理,老臣赞同。”
李世民:“太子以为如何?”
李宽:“儿臣也赞同出兵,但不是马上出兵,吐蕃内乱,等禄东赞和吐蕃贵族两败俱伤,大唐再派兵出征,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到时候扫平吐蕃高原,让其成为大唐之地,彻底解决西南边陲问题,一劳永逸。”
“太子此计高明,臣等不及也。”
李世民:“臭小子,你这样算计吐蕃,就不怕吐蕃公主生气了。”
李宽:“父皇说笑了,大唐的利益高于一切,即便是儿臣的妃子也不能例外。”
李世民:“太子说得好,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大唐利益之上。”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太子,辅机,玄龄,克明,玄成留下,退朝!”
一会儿正阳宫里李世民和他们五人商议重开科举之事。
魏征:“陛下,重开科举谈何容易,前隋之事,当引以为戒。”
李世民:“太子,把你的想法告诉诸卿。”
李宽把乡试,县试,殿试,糊名制度详细告诉了四大名臣。
房玄龄:“殿下大才,这样就可以公平公正公开,对天下士子的福音。”
魏征:“太子的提议,如醍醐灌顶,让臣等茅塞顿开。”
李宽:“父皇,舅父,三位伯伯,儿臣认为考试的内容也要改变一下。”
长孙无忌:“太子这是为何,难道科举内容不考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吗?”
李宽:“非也,本宫认为经史子集这些要考,但是算学,农学,格物学等也要适当增加考试科目,取长补短。”
长孙无忌:“太子此言荒谬,朝堂科举取士,考那些有何用?”
李宽:“舅父,本宫认为大唐选官旨在为民,农学为民之根本,比如一县之长,不了解民生农事,如何治理好一县之民,而县令也要了解治下之民的人口,税收是多少,这就涉及算学,不能说精通,但也要有所了解,否则如何知晓县内的产业,赋税等情况。”
魏征:“殿下说的有理,是时候改革科举制度了。”
“臣附议!”房杜二相闻声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