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六点,江城科技大学阶梯教室。
周恒在黑板上写下“创业”二字,望着下方稀稀拉拉的三十四位学生,问道:“哪位同学能谈谈对创业的理解?”
学生们面面相觑,鸦雀无声。
沉默了好一会,见无人举手,也没人应答,周恒努力控制住自己失望的心情,或者说对现在的场景他早已习以为常。
“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是迫不得已被调剂到这门选修课,但是既然来了,进了我的课堂,这一百二十分钟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尽量学点东西,也许有些同学以后用不着,但掌握了这些知识,终归没有坏处。”
正当周恒准备继续说下去时,孤零零坐在最前排的苏文举手了。
“老师,我想试着回答一下你刚刚的问题。”
苏文现在走的路就是周恒所说的创业之路,但创业究竟意味着什么,苏文还真没有仔细思考过。
为了钱,为了名,为了利?
不可否认,肯定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太过狭隘。
“我认为的创业,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通过自己的创新行为,改善自己的处境,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思维模式。第二个层面,是惠济家人、朋友,以自身为中心,改变周围的环境。至于最后一个层次,则是专注于事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一些深层次的变革。”
周恒闻言,来了兴致。
苏文说的语言词藻虽不华丽,但层次清晰,思想深刻。
“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还有补充吗?”
周恒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意,鼓励道。
迟疑片刻,苏文继续说道:“小到圣诞节卖苹果,情人节卖鲜花,大到研制芯片,突破技术封锁,我认为都属于创业的范畴,而能够将其进行区分的,需要看创业者的最终目的,他想获得什么,就处在哪个层次……”
苏文说的很多,很杂,但周恒却听得很仔细,很认真,并时不时插话和苏文进行探讨和交流。
苏文坐下后,周恒对台下的同学们说道:“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我们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不像高数题目一样有是非对错,只要是属于你自己的理解,都可以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们分享。”
小主,
不得不说,周恒关于创新创业的理论功夫很深厚,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的方式,将课程讲得清楚而生动。
坐在前排的苏文孜孜不倦的系统学习着创业知识。
尤其是一些实战理论,让苏文时常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下课铃响,其他同学陆陆续续离开教室,周恒也开始关闭多媒体,整理自己的课本和教案。
而苏文似乎还意犹未尽。
苏文终于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自己是重生者,也不见得比那些商业精英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