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麦苗年纪越大,对于科学的钻研越来越有深度,因为很多原因,杨麦苗在外面开了一家研发公司,专门对盐湖上面的产品进行研发。
比如说锂和镁的研究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还有外国人注资,很多外国人都参与了研究。
他们的公司已经跟盐湖形成了战略发展的合作,这些年来杨麦苗的公司也是赚的盆满钵满,逐渐的把公司的研究方向变成了科研,而不是赚钱。
但是杨麦苗也变得越来越奇怪,在家里说一不二,对儿子和女儿也是想要极力控制,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麦安琪赶紧调转车头,飞一般往家里走。
“你是不是跟我爸说什么了?那老头子现在成天就给我找茬,老认为我学艺不精,我当年不学化学,非要学自动化,就是因为他逼得太紧,有了逆反心理。”安琪赶紧问麦成恩。
麦成恩连连摇头:“我什么都没跟小叔叔说,况且我根本就不敢见他,我在他眼里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我连大学都考不上,我有什么颜面见他?”
全家人提起杨麦苗都十分惧怕,杨麦苗说话难听,办事果断,就连杨妮的话都不听。
刚刚回到家里,杨麦苗就已经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文献,带着一副老花镜,那双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她们。
“成恩,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让你去我的公司给我帮忙你却爱搭不理的,还有你的继续教育一定要往下进行,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杨麦苗看见麦成恩就来气。
麦成恩是麦永强和杨十月的女儿,不管是从哪方面论,都是麦苗的亲戚,也是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的。
麦成恩看见麦苗就说不出话来,支支吾吾的:“我现在已经工作了,我在铁路上当列车员,我的英语很好,最近一直让我走国外的路线。”
“今天不是说你的,你的事情以后再说,安琪你坐下,我有话要跟你说。”麦苗冷冷地看向麦安琪。
安琪坐在麦苗的对面,那双眼睛滴溜滴溜着看着他。
因为后来麦苗和麦子都改名姓杨,后来在户口本上,安琪的名字变成了杨麦安琪,但是一直以来都叫顺口了,所以都叫麦安琪或者安琪,很少叫成杨麦安琪。
安琪是这个家的长女,如今已经将近三十岁了,大家伙都对她寄予厚望。
“爸爸你这么着急叫我回来,到底有什么事?我今天晚上还要值班呢。”安琪露出了淡定的笑容,不管别人多么歇斯底里,多么激动,安琪总是很淡定的看着。
就连杨妮也说安琪的性格不像是几十岁的小家伙反而像是老态龙钟的暮年之人。
哪怕是赵家人这么欺负他,但是安琪脸上始终都带着淡淡的笑容,从来没有过激的行为,也不会说难听的话。
可是麦安琪越是淡定,麦苗的脸上越是生气,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很多时候麦安琪更像是家长,不管是杨妮还是林如君或者是他们最小的儿子杨麦之之对麦安琪都是十分崇拜。
麦安琪看了一眼时间,轻声说道:“爸爸,你到底有什么事?”
“这是最新的科研成果,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概括,看看这些年我们的研究公司对于新能源产品的研究,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走在了世界前沿,这是一个好消息。”麦苗把手里的外语期刊交给安琪。
安琪认真的翻看了一下,露出了惊喜的神色:“这是你和我妈写的吗?真是没想到我们的进步竟然这么大,通过几十年的追逐,终于成为了世界领先水平。”
“是啊,这些年多亏盐湖上面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盐湖就没有我们今天。”麦苗语重心长的说。
随后麦苗又继续说道:“听说今天你们家又来了不少亲戚,想找你安排工作?”
“是啊,这些年不都习以为常了吗?一年来几波,家里的地种不下去了,家里的牛卖出去了,都要来投奔。”麦安琪如数家珍一般将这些年做的事都指出来。
“安琪啊,刚才他们来电话了,说你不懂事,饭还没吃完就带妹妹走了,一家人正想好好说说话,你怎么就走了呢?”麦苗很显然没有把这件事当成正事,很随口的说了一句。
麦安琪手里还拿着文献资料,一边吃麦成恩递过来的零食,双脚放到沙发上,臭脚丫还递给了麦苗。
“是吗?想说就说呗,我的原则是能帮则帮,但是不能没有原则的帮忙,他们家的亲戚那么多,我们总不能什么事都要帮忙吧?”麦安琪露出了一个冷漠的神色。
对于家庭关系的处理,麦安琪向来是不会处理,也不会主动解决的。
麦苗看见麦安琪一向情绪都非常稳定,忍不住说了一句:“安琪,你的性格和你母亲就是很像,哪怕是工作上遇到了困难, 你们也会想尽办法的解决,但是只要涉及到人际关系,你们俩就只能装聋作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是啊,小叔,我跟你说,今天你不知道赵家人有多过分,他们想着让我姐给安排工作,但是又不好意思腆着脸求人,我姐就只能傻乎乎的看着他们一家人演戏。”麦成恩越想越伤心。
麦成恩是九零后,当年出生的时候,家里条件已经变好了,孩子也不多,她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团宠,大家伙都宠着她。
所以现在麦成恩不管有什么话都会直言不讳,从来不想太多。
麦苗盯着麦成恩,又看向麦安琪:“终究是我们家亏欠他们家的,安琪,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就这样吧,反正我也没想过要做什么,家里的一切与我无关,爸爸,我现在就想着尽快用5G操控,做成数字化采盐,当年我奶奶我姑姑走的那些弯路,以后可能就不用再走了。”麦安琪抬起深邃的眸子。
麦安琪那双蓝色的眼睛越来越明亮,高高的鼻梁,棕色的头发,戴着一副厚重的眼镜,笑起来的时候露出了一点小龅牙,但是时刻拧着双眸,让人亲切不起来。
反而是麦成恩,虽然有点微胖,可是亲和力满满的,不管看见谁,都是甜甜的打招呼,大家对她印象很好。
“你啊你啊,总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专业的事情上,一个女人也需要维护家庭,这一点你要向你妈妈学习。”麦苗所说的妈妈就是林如君。
林如君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女人,不管是家里还是公司,都会帮麦苗打理的井井有条,麦苗对林如君越来越依赖,甚至愿意将所有的一切都交给她。
“我也知道我妈可以把一切都处理得非常好,但是我做不到,我现在就希望我的工作一切顺利,还有很多关于系统上面的难关没有处理好,我还打算学一学计算机的课程。”安琪垂下头,那双眼睛说起家里的事情,就已经失去了色彩。
家里的事情对于女人来说永远都是阻碍进步的,一旦想要发奋图强的时候,家里总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事情。
就好像这一次赵东吴带亲戚回家,想让自己安排工作,可是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已经放在了解决技术困难,因为5G操控技术不仅需要懂计算机技术,还需要懂得自动化器械操作以及相关的内容。
麦安琪在出国留学的时候,先后去了德国美国随后又到中国的顶级大学见习,不仅懂得理论上的技术,还了解了很多关于实际操作的技术。
因此盐湖上的领导花大价钱也要将它挖回来,不能让麦安琪的技术只在国外发扬光大。
麦安琪也深知自己能重新回到盐湖上,一来就能当领导,得到很好的待遇,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技术过硬,所以一旦自己的技术被淘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她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
麦安琪对自己也有非常强大的认知,所以不只能不断的学习钻研, 将所学的知识一次次的用于实验中。
麦苗对于女儿的努力非常认可,认为安琪完全继承了自己的科研基因,安琪才是麦家以及杨家最最好的结合体。
只是对于麦安琪人际关系上面颇有微词,麦安琪可能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科研上面了,以至于家庭方面屡战屡败,一言难尽。
杨妮突然端着一个盘子,上面还有几块牛肉,右手提着红酒,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的旗袍,优雅的走进来。
“麦苗,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孩子们回家是好事,你不要揪着那些知识上的问题问个没完,这是家里不是你的科研团队。”杨妮进来对麦苗就劈头盖脸一阵骂。
杨妮如今都已经将近70岁了,可是看起来还是精神焕发,神采奕奕,甚至还能用英文给盐湖上新来的科研团队做培训。
“奶奶,坐这儿。”麦成恩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只要跟在杨妮的身边,他们总觉得会有无限的安心。
麦苗无可奈何的摇摇头:“妈妈,你真是年纪大了,现在对于小辈们这么仁慈,以前我和我哥我姐40岁的时候你还逼着我们去考博士,去海外留学,想尽办法的让我们更上一层楼,怎么到了孩子们你就这么仁慈?”
“我也后悔呀,你看看麦成恩的妈妈杨十月,现在都不敢回家,当时我也逼得太紧了,她癌症刚好生完小孩不到三年,我就让她到大学旁听,现在她看见我还是战战兢兢的。”杨妮很优雅的坐在沙发上抿了一口红酒。
“成恩,你这一次带回来的红酒味道真不错,和我们高原上面的牛肉相得益彰,很适合品尝。”杨妮说完朝麦成恩点点头,眼中满满的都是宠溺。
杨妮又盯着麦安琪,看着这个最有出息的姑娘,如今过得并不愉快,又露出了一个笑容。
“安琪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明明都在盐湖上面工作,可是我们一两个月都见不了一次,上次见面还是我带着老领导们去参观你的操控室,我这个老太婆还得叫你一声麦厂长。”杨妮突然笑了起来。
杨妮一笑,大家伙也都跟着笑,特别是杨麦苗,他已经两鬓斑白,如今也算是成功人士,可是面对母亲和孩子,还是那么不淡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幸好这些年有林如君在,林如君的高情商让家里的凝聚力更加和睦。
杨妮招呼着:“你们问问杨桃还有安杰什么时候回来,还有杨麦林,在上海上大学是不是都玩疯了,一年到头也没个电话。”
“安杰这个臭小子现在在盐湖上面当导游,听说非常繁忙,吃住都在办公室里,你要想着他跟你一起喝酒,那我就把他叫回来。”成恩乐呵呵的说道。
麦成恩是一个小胖丫头,说起话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嘻嘻的看杨妮。
开始杨妮对于孙子辈们要求非常严格,就像麦安琪小时候,和安杰,小桃子,早早的就开始启蒙教育学习,亲自抓孩子们的学业。
后来发现,除了麦安琪是学习的材料,其他几个人,都是闹着玩。
特别是麦安杰,这个拥有一半外国人血统的孩子,每次学英语就好像要了他的狗命一样。
麦安杰不仅不学不了英语,甚至连外国话都听不了一点,以至于跟自己的老妈安娜也没法好好交流。
安杰好歹还是从小在国外长大的,最后连英语都学不了,难怪小时候在安娜的身边,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回来之后反而好了。
说起孩子们小时候的事,杨妮的脸上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安杰以前是经常回来看我的,每次回来不是带着烤鸡就是带着红烧肉,倒是你们这几个,我都多久没见面了,还有桃子在外面结婚了也不跟我们说一声。”杨妮提到孩子们就忍不住一阵抱怨。
麦苗手里还拿着自己的论文,看见杨妮一边喝红酒,一边对孩子们的抱怨,忍不住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