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关注

白诚儒无语,白老说得对,当年的事情确实是这样的,如果白老铁了心的不想姐姐这桩婚姻成,那也是成不了了,像白家这样的家族,不是你想脱离就可以脱离的,到最后这件事情还是成了,肯定还是白老放手了,这一点,就算姐姐当年不明白,可是到现在也应该想明白,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还是不肯回去看父亲呢?白诚儒想到这里,只有苦笑。

不过白诚儒再细细品味白老的话,意思是现在自己可以发发声了?如果说真的可以在一些媒体报纸上发发声,不管怎么样,外界可能都会解读为白家的声音,毕竟他是白家的最小的儿子,本来白诚儒觉得这样做风险太大,可是今天和白老一聊,发现白老也有这个意思,白诚儒需要好好想想,在哪个媒体,哪个时间点上发表,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白铃陪了宋文三天,就回去了,白诚儒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回去了。自从秦刚跳楼事件渐渐平息后,日子过得就有点枯燥,不过这也是宋文喜欢的生活,好像好不容易可以放松下来。

这段时间,郭超也没有再说什么,牛威也没有再说什么,宋文最后还是没敢下手,把牛礼放了,不是宋文怕什么,而是现在的宋文不想惹那么多麻烦,特别是牛礼这种马蜂窝。

牛威好像也察觉到宋文态度,没有什么事情也不招惹宋文,就算是开会,也是公事公办。其实宋文作为常务副县长,处理的就是郭超不愿意处理的杂事情,涉及很多具体事务,好在之前在明珠乡的经历,让他对这些还是不算陌生,要说多么精通不好说,可是一般性东西都会一点,因此,整理处理起来,也没有多大问题。可是这不是宋文想要的生活,宋文觉得现在的生活与之前相比,没有一点挑战性,表面上位置更高了,权力更大了,可是接手的这些事情,没有任何创新性,可以说就是一些事务性工作。

但宋文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这些行政性事务总要有人来做,如果宋文不做,难道这些郭超来做吗?那就更是笑话了。不过在日常工作处理当中,宋文慢慢的融入了这个集体,这个班子,这让宋文感觉要好很多,不过心里头还是有点担心。

宋文表面上没有再主动做些什么,其实这段时间一直都在调研秀水房地产市场,吴天也给了他一份调研报告,宋文看了,觉得报告写得还是很详实,但并没有分析深层次原因,也没有解决深层次问题,但面上的问题,都还是点到了,就冲这一点,宋文就对吴天多了一份欣赏,其实站在吴天立场,有些观点还真不好写,这一点,宋文也想得到,吴天很有可能不是只能想到这么,是他人为自己只能说这么多。可是这已经足够了,至少对宋文来说,是足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牛礼出来之后,人就不见了,反正整个秀水找不到人,至于大方公司,在牛礼走了以后,也关了门了,不再营业了,好在其他几个楼盘都交了房,就算牛礼走了,也影响不到什么。宋文在想是不是牛礼知道自己掌握了他集资诈骗的证据,所以才急忙跑了出去,可是宋文又不太肯定。

牛礼走了,大方房产关闭了,可是其他房产公司还在,一些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比如办证,比如房屋质量,比如各种民事纠纷,大多和房产有关,从汇总到的数据来看,秀水县房产已经成为一颗毒瘤,可是谁来拔呢?谁敢拔呢?宋文觉得秀水县班子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果断的,是要坏事情的。可是现在宋文也不敢说什么,是的,他只是一个常务副县长,论权力,也没有到可以改变一切的地步,再说,这些年来,牛威也好,下面老百姓也好,好像都已经习惯了这一切,仿佛不是这样,那又该是怎样呢?

京城里面再也没有消息传出来,也不是没有消息,只是传出的消息都是模糊不清,不知道上面的动态,自从上次见到白诚儒后,白诚儒好像也消失不见了,有几次宋文打电话给白诚儒,白诚儒显得好像很忙的样子,也就没有继续打下去。可是宋文知道,他关注的那件事情,马上要有结果了,是的,就是这几天。宋文天天看新闻,发现虽然时空发现了平移,可是一些基本事件还是相通的,比如那位老人家南巡,这就是必须要发生的事情。宋文认为南巡是一定会发生的,可是具体如何发生,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他一无所知。

当宋文在经济日报上看到白诚儒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了,宋文没有想到白诚儒不但采纳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当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这件事情并不算是什么大事,对别人来说,也许很难,可是对白家这种掌握了大量政治资源的家族来说,在一个报纸上发表文章,那是轻而易举,宋文关心的是为什么是在这个时间点,为什么是在经济日报,为什么是白诚儒。

对白家来说,如果要表态,可以有很多种,但现在恰恰采取的是这个办法,不过宋文想了想,就觉得这或许是白老爷子授意的,而且这个办法妙,一方面,白诚儒是白家最小的儿子,就算说了一些出格的话,也不会引起大的影响,如果真的说得不对,事后再补救也来得及,更主要的是,经济日报虽然也是全国性报纸,可是并不算很严肃的重量报纸,在这上面发表的文章,只能作为探讨,但很少说是可以定调的,经济日报本来就是探讨意味较浓,所以这上面各种观点都有,这样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后一点,在这个时间点发表这样的文章,也是白家的一次试探,如果效果好,再采取下一步动作也不迟。这是白老的高明之处。是的,是白老的高明之处,宋文坚持认为这件事情如果不是白老在后面拍板,白诚儒不敢自己一个人这么干。

不出意外的是,白诚儒的文章发表之后受到了很多批判,批判白诚儒观点的文章如雨后春笋一样,同时也有一些赞同白诚儒的观点文章出来,可以说,这篇文章为即将到来的局势点燃了一把火。奇怪的是,白诚儒在发表了这篇文章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好像那篇文章不是他写的一样。

此时此刻,在遥远的京城,一个老人正在饶有兴致看着报纸,现在他看的正是白诚儒写的那篇文章,一边看一边笑,带着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