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浩道:“你既然已经想得很清楚了,我也就不说什么了,接下来,应该如何做,你心里面应该有数了”,对于丁太升,曾浩还是了解的,正因为了解,他才推荐给宋文,不过实话实说,曾浩心里面并不确定这个选择对丁太升是不是有利,不过曾浩确定的是,现在的丁太升对宋文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古元县好像一夜之间恢复了平静,平静到根本有点让人难以置信,关于宋文和与罗正之间的事情,好像再也没有人提了,也不是没有人提,只是好像成了一种禁忌,没有人敢在公共场合说了,而在县里面几场会议上,人们看到宋文与罗正相谈甚欢,好像要向其他人证明之前的那些传闻根本是凭空捏造。罗瑞强顺利的被公安局移送起诉,最后判处缓刑,罗瑞强的凤岗村村主任一职,肯定是干不成了,只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袁不屈顶了罗瑞强的位置,这件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是在其他县,像一个村的村主任这种职位,大概是没有人关心的,但在古元县不一样,因为古元县是罗姓之人的天下,而罗瑞强的后面,是罗玉。
是的,对于罗玉来说,这是一辈子都难忘的耻辱,他怎么也想不到袁不屈真的当上了这个村主任,而作为当事人的袁不屈是如何想的他不知道,但罗玉知道,从此古元县不一样了,以前的古元县,他罗公子的话是有用的,可是现在呢?罗瑞强倒了,袁不屈上台,谁都知道袁不屈和他罗公子不是一条路上的人,可是现在袁不屈居然正大光明的上位了,这叫其他人如何看待他罗公子?但罗玉只能忍着,甚至连一点反对意见也不好提出来。
可是事情还不止于此,最近一段时间,副县长丁太升忽然变得高调起来,是的,就是高调,以前的丁太升,几处没有什么动作,在县政府里面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角色,因为没有进常委,所以他说的话也没有什么人听,而丁太升也很有自知之明,在一般会议上,也很少发言,可是这段时间,丁太升说了一些很出格的话,当然,那些出格的话,对于罗玉来说,是很出格的,比如丁太升对古元县的琵琶制作产业很不以为然,认为古元县有这样的优势,但是并没有发展出应的潜力,对于一些小作坊的模式很不以为然,对于这些论调,刚开始,罗玉并不以为然,认为丁太升只不过是最近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以至于说出一些不得体的话来,罗玉刚开始也没有管他。
可是让罗玉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丁太升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而且开始有所动作,比如丁太升这段时间就喜欢到乡下去调研,而且每到一个地方,问得十分详细,好像有什么大计划的样子,更让罗玉警惕的是,丁太升调研的地方,也不是别的地方,而是他的那些琵琶产业供应基地,也就是说,基本都是他手头上的小作坊,并且对那些村子里面的产业发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思维僵化,小富即安,一些言辞让罗玉感到不安。而且让罗玉深感警惕的是,丁太升第一站去的就是凤岗村,据罗玉得到的消息,丁太升和罗玉谈了很久,但是外面的人都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而袁不屈自从上任后,也不像以前那样愤世疾俗了,对于他罗公子也没有再继续破口大骂,反而几次在一些公共场合,面对其他人对罗公子的不满,都没有作声,但这并不能让罗玉心安,相反,罗玉心里面的不安更严重了,他不怕一个像疯狗一样的袁不屈,但现在的袁不屈,确实让他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但对于看到的一切,罗玉好像也并不能做些什么,因为到目前为止,宋文也好,丁太升也好,袁不屈也好,好像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自然也就谈不上对他罗公子的伤害,但这样的平静,才是让他害怕的。
然而,罗玉的担心是真的,丁太升几周调研之后,回来向宋文进行了汇报,主要是针对古元县琵琶制作产业的现状、格局,都做了一些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有的宋文以前想过,有的宋文还没有来得及想,宋文听了之后大受震动,也对丁太升的思路表示了赞常,他发现,丁太升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一直没有受到重用,比如车秋水之前和丁太升是怎么相处的?当然,也有可能之前丁太升并没有在车秋水面前表现出什么,就像宋文自己刚来古元的时候,丁太升的表现还是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出格之处,当然,也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丁太升围绕着调研思路,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宋文也很配合的上政府会议讨论。要说起来,这还是宋文到任之后第一次正儿八经地组织政府工作会,政府的几个党组成员都到了,主要的目的就是对丁太升的方案进行了讨论。
会前,宋文要求丁太升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针对一些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提前应对,但是,让宋文想不到的是,开会讨论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对方案提出意见,甚至连建议都没有,只有沉默,死一般的沉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整个会场很尴尬,宋文想不到居然是这样的结果,丁太升说完了方案之后,副县长洪正英就是眼观鼻,鼻观心,一点反应都没有。宋文憋了半天,本来不想说话,可是眼看着不说话就收不了场了,只好道:“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可是还是没有人说话,宋文想不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他对这个方案可谓是寄予厚望,不过宋文再一想就想通了,这些人是不想得罪罗正,可是他们以为他宋文就可以得罪吗?宋文想到这里,心里面有了定计。
宋文正打算结束这个会议时,石野终于发言了,对于石野,宋文印象并不好,石野这个人,要说能力是有的,可就是太过于投机,而且没有原则,只有利益,宋文并不喜欢这样的人,可是宋文也知道,在明国,像石野这样的人,到处都是,以前宋文只是有点觉得工作上不方便,可是这次的事情,让宋文开始考虑,石野是不是适合在这个位置上?
“宋县长,我没有其他意思,我只是觉得,像咱们古元县的琵琶制作产业,已经有些年头了,要说技术也是有的,这些年,也在外面打开了一些销路,不过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的模式挺好的,比如小作坊的模式,可以避免很多法律风险,而且,成本也低,利润大,如果说转成正规公司操作模式,管理成本也好,其他成本也好,可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我想这样对老百姓是不是真的有利?这个我有点不确定。”石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