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抓住要点,再结合实际,未必不能令李夫子满意。
思索片刻后,姜孟川抬起头,拱了拱手微微颔首开口说道:“粮税改革本意是减轻百姓负担,但推行过程中,却未免因地域差异和官员施行不力导致了部分农户受累。”
“学生认为,粮税改革需要更细致的执行方案。”
“例如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田亩质量和气候情况调整赋税比例,同时需设立监督机构,杜绝中间剥削。”
“只不过想要在实行过程中严加看管,靠谱可信的人手倒是会显得有些不足。”
他一番言辞条理清晰,既分析了弊端,又提出了解决之道。
听到姜孟川这番分析,李夫子眉头一挑,虽未表露情绪,心中却已稍稍认可。
这小子分析得倒也中肯,确有几分见解。
不过单凭几句还不够,还得再试试他的深浅。
“不错,有些见地。”
“但老夫再问你一言。”
“如何杜绝改革中的‘人情税’?”
李夫子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意味不明的神色,紧接着追问道。
凡是心存改革之志的,绝对不可以口说无凭。
若是只会嘴上说说纸上谈兵,但是连人情税这些个事儿都不知道的话,那周老爷子这次可就是真的看走眼了。
听道李夫子这话,姜孟川想了想,很快便答了出来:“若要杜绝‘人情税’,学生认为当设立独立的巡查机构,并由外地官员担任巡查一职,以减少地方利益勾结。”
“此外,应简化赋税手续,令百姓直接上交官府,减少中间环节。”
这种问题也算得上常见常新,该如何去做大家基本上都是心知肚明。
但至于怎样做才能有效率能够实施下去,反倒是最大的问题。
随着姜孟川一番话的落下,李夫子眼中闪过一丝讶然。
这姜孟川不仅思路清晰,还能抓住关键问题,确实是个好苗子。
但自己若是轻易显露态度,让对方骄傲起来了可怎么办?
李夫子正准备最后再敲打一番,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