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钱三猪单独带领一批人勘探地质、去山里采集石材,开始着手建造新城。
如今这世道最不缺的就是人,只要管饭就有无数的劳动力愿意干活,还不要工钱。
这么多人要吃饭,漕帮船队都快成运粮船了,码头上隔三差五的就有船队出发,南下交趾,北上东金,每一批人回来都休整不了几天,又紧跟着出发了。
秦铮亲自带队去了北元,临行前吩咐副帮主卫清水,所有事情全部听吴天安排,谨防再发生钱家大爷那种事情。
吴天调集漕帮其余人手全部集合在东海郡,不停的出海从邻邦换回人口、牛羊马匹等物,即便跑的那么频繁,粮食也才勉强糊口。
无他,他收纳的流民实在太多了,光靠当地的粮食产出,不足以支撑本地人口食用。
搞的漕帮众人不止一次和他抱怨,说是不能再这么收纳流民了,真的养不起了。现如今每一次出船,除了换回那些没用的老人以外,就全是牲口了。
吴天却安慰众人不要着急,等新城建好以后,流民们就都会成为新城的居民。到时候他们在城里定居以后,可以自己开荒种地,或者在城里做生意,也就不用负责他们的口粮了。
吴天每一次都会如约将跑船利润的三成交给卫清水,让其足额发放给漕帮帮众。
一两次以后,漕帮之人不再埋怨,吴天在这些劳苦大众心里成了活菩萨,只因他给的实在是太多。吴天隐约猜到以前秦铮给他们的只怕有限。
当换来的马匹达到一万匹左右时,吴天让漕帮停止进口马匹。不是他嫌多,而是养马太费草料,东海实在养不起再多的马。
吴天交代漕帮每次出行必须换回来一些华夏同胞,可是敌国又不傻,给的全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
这原本只是他的一个善意举动,却有了意外收获。那些老人大都六十岁左右,已经不能再从事体力劳动。
可是吴天意外的发现那些人里什么人都有,有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有打了一辈子铁的铁匠、有考了一辈子也没有中举的穷秀才,乃至有裁缝、郎中、武夫、屠夫、青楼龟公等各种技术型人才。
他们确实年老体弱不能再劳作,但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一发现让吴天瞬间视这些人为珍宝,让他们全都带起了徒弟。
老人们兴高采烈的上岗了,纷纷拄着拐棍焕发了第二春。他们回来以后不事生产,光吃饭不劳作,本就怀有几分愧疚的心态。此时突然间有了用武之地,一个个爆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那嗓门比年轻人还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