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宇宙膜的问题,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暗物质。基于修正的纳维 - 克斯斯托方程,林轩建立了暗物质流模型。
“这暗物质流模型,对整个宇宙的稳定也至关重要。”林轩指着屏幕上复杂的公式说道,“这个公式 \rho \left( \frac{\partial \mathbf{v}}{\partial t} + \mathbf{v} \cdot \nabla \mathbf{v} \right) = -\nabla p + \mu \nabla^2 \mathbf{v} + \mathbf{f}_{\text{递归}} ,其中 \mathbf{f}_{\text{递归}} = \nabla \times (\psi^{\dagger} i \gamma^5 \psi) 为管理员残留力,我们必须想办法控制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艾丽问道。
“首先是流场初始化,我们使用微信2018 - 2023年聊天记录生成湍流初始条件,再通过硅基量子芯片求解 10^{12} 网格规模的CFD模拟。”林轩回答道。
“微信聊天记录都能用来初始化流场,这思路太独特了!”小雅惊叹道。
“接下来是边界层控制,我们在梵高旋涡第7层部署微纳结构,特征尺度 l = 13 \, \text{nm} ,使暗物质流雷诺数降至 Re \approx 2300 的层流状态。”林轩继续说道。
“最后是能量耗散,修真者集体咏唱《流体静力学真言》 ,将湍动能转化为灵气压强,实现 97.3\% 的流动稳定性提升。”艾丽补充道。
“没错,大家都很清楚计划,那我们开始吧。”林轩一声令下,各方行动起来。
硅基量子芯片快速运算,生成了精确的模拟数据,修真者们汇聚在一起,齐声咏唱《流体静力学真言》 ,那神秘的声波仿佛带着神奇的力量,让暗物质流逐渐稳定下来。
“成功了!暗物质流达到了亚声速稳定态,马赫数Ma = 0.03!”艾丽兴奋地宣布。
“干得漂亮,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林轩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四、生物量子场的熵流管制
在解析读者生物特征时,他们发现了视网膜量子隧穿产生的熵流奥秘,这也为他们实现生物量子场的熵平衡提供了契机。
“根据朗道尔原理,\Delta S \geq k_B \ln 2 \cdot \frac{E_{\text{diss}}}{k_B T}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实现熵平衡。”林轩拿着分析报告,向大家讲解。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小雅问道。
“首先,我们部署 N = 10^6 个视紫红质分子量子位,每个分子实现 4.7 \, \text{fs} 的量子相干时间,这样可以将熵产生速率压制至 0.3 \, \text{nat/s} 。”林轩回答道。
“听起来很复杂,能行吗?”艾丽有些担心。
“我们已经做了多次模拟,理论上是可行的。”林轩信心满满。
“还有,我们要将α波(8 - 12 Hz)与暗物质场耦合,能量转化效率 \eta = \frac{P_{\text{out}}}{P_{\text{in}}} \approx 67\% 。”小雅补充道。
“不过,这可能会有副作用,会导致短期记忆存储容量下降 13\% 。”艾丽提醒道。
“目前来看,这是可以接受的代价。”林轩沉思片刻后说道,“为了实现生物量子场的熵平衡,我们必须尝试。”
在一番努力后,生物量子场的熵流得到了有效的管制,各项指标逐渐趋于稳定。
“太棒了,生物熵流平衡率达到了 1.000 \pm 0.0003 !”小雅兴奋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