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元朝

如此巨大的疆域面积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囊括其中。皇帝们凝视着这幅地图,眼中流露出既惊叹又羡慕的神色。

而那威名赫赫、震古烁今的始皇帝嬴政,英明神武、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刘彻以及文治武功、名垂青史的唐太宗李世民,这三位堪称千古一帝的雄主,皆以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敏锐洞察力,迅速察觉到了一个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的巨大问题:

随着帝国疆域不断扩张,广袤无垠的领土使得中央政府对遥远边疆地区的掌控力度逐渐削弱。如此一来,势必会对中央集权制度造成严重冲击,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稳定与统治。

三人不禁心生忧虑:这般情形之下,国内难道真能确保不生内乱么?况且,当目光落在元朝皇帝那稀奇古怪的名号之上时,他们心中更是疑窦丛生——莫非这位皇帝竟是外族人氏,得以入主中原建立王朝?

思及此处,三位皇帝的面色瞬间阴沉下来,比起之前何止黑了一个色度!尤其是回想起宋朝皇帝的种种作为,实在令人大失所望。堂堂大宋江山,竟然如此轻易地被外族铁骑践踏征服,致使中原沦陷。这宋朝皇帝着实太过无能,简直就是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啊!

然而,眼下更为关键的是空印事件带来的警示。日后,他们都怀有雄心壮志,渴望进一步拓展疆土,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可元朝所面临的难题,迟早也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此时此刻,他们必须静下心来,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才能妥帖地化解这一棘手问题,确保中央政权能够稳如泰山,长治久安。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影响明朝深远的“空印”二字,仿佛要将它们看穿一般。他的嘴巴微张着,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整个人都因为震惊而僵在了原地。

一种不祥的预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瞬间淹没了他。不知为何,当看到这“空印”两个字时,一股无名之火便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起来。

他心里很清楚,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搞不好会引发一场腥风血雨。再看到空印的仔细解释时,他的眼里充满了风暴,看来他的刀还是不够锋利啊,不然怎么老是有人把他当傻子糊弄呢。

他转头看着那些大臣们,掺和其中的脸色煞白得如同一张白纸,毫无血色可言。他们的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显然,他们深知此事一旦被揭露,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金榜上清晰地记载着元朝时期就已经提出过“空印”这件事,可如今到了大明王朝,居然还有人敢重蹈覆辙!难道他们真以为朱元璋是个可以随意糊弄的昏君不成?

这哪里只是简简单单的结党营私啊,分明是这些大臣们完全不把皇权放在眼里,视皇帝的威严于无物!如此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的行径,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此时此刻,整个朝堂之上弥漫着一股紧张压抑的气氛,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生怕触怒了龙颜。

“好啊!当真是好到了极点!如今竟然有人胆敢将咱家视作傻瓜一般随意糊弄!来来来,郭桓,你来给咱家好好讲讲这空印之事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朱元璋怒发冲冠,原本就不怒自威的面容此刻更是被愤怒所扭曲,显得格外狰狞可怖。他那双眼瞪得浑圆,似要喷出火来,浑身散发出令人胆寒的杀气,仿佛下一刻就要择人而噬。随着他的一声怒吼,整个朝堂之上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皆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只见朱元璋目光如炬,直直地射向人群之中的郭桓。此时的郭桓早已吓得面无人色,身体如同风中残叶般瑟瑟发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面对朱元璋那几乎能杀人的眼神和冰冷至极的话语,他只觉得双腿发软,连站都快要站不稳了。

然而,尽管心中恐惧万分,但郭桓深知此时若是违抗圣命,后果必然不堪设想。于是,他强忍着内心的恐慌,颤巍巍地迈出脚步,缓缓走向前。

(空印是没有绝对主犯的,因为一大片都是这么做,现在郭桓吞盗官粮,徇私舞弊的事情还没案发,但是空印这件事他是绝对知道的,他脸色发白是因为揭露这件事后,他一定会死的很难看的)

就在这时,朱元璋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凝视着眼前抖如筛糠的郭桓,心中暗自思忖道:“罢了罢了,眼下正在盘点元朝之事,与我大明相距不过咫尺之遥。想必那金榜定会详细罗列此空印之举对于我大明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与其让这郭桓在此战战兢兢地陈述,倒不如静待金榜揭晓。如此一来,咱惩治这些奸佞小人也就更名正言顺了许多。待到那时,即便将他们统统斩尽杀绝,谅他们也绝无半句怨言可讲!”想到此处,朱元璋冷哼一声,重新坐回龙椅之上,不再理会那几近瘫软在地的郭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