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飞红万点愁如海

不同的人心,会有不同的情绪。

不同的空间里,也有不同的故事。

有的人心中的爱与恨会被时间慢慢的冲淡,然后静默不言。

有的心中的爱与恨会与日俱增,一直都在情绪里冰封了脸。

漫长的岁月流逝在历史的长河里,长河里有多少故事。

天空苍蓝,雨后的空气格外的清透。

空气里有寂静的风,人间环绕着惊鸿的梦。

杜甫草堂的午后,温柔的阳光自由的洒在诗意的灰瓦白墙上,那里流过荷花的淡淡芳香。

亭台水榭,古色楼阁。

往事不深埋,诗句依然流光溢彩。

因为人并不多,所以游玩起来要悠闲惬意一些,也清爽很多,夏恪一和洛琛熠都很喜欢这种感觉。

他们不喜欢热闹,也不喜欢喧嚣。

喧嚣在世人的声音里沉寂,热闹在世人的眼里破碎支离。

不用拥挤,不用吵闹,只需要安静的,自由自在就好。

唐时的风沉醉了多少人,宋时的雨沾染了多少心,三国的故事遗憾了多少岁月不再相问。

文字在诗人们的笔下挥洒,诗意在人们的口中传唱生花。

堆叠的文字在史书上纷乱了一个又一个天下,是多少岁月与生命的期待永远无涯。

“杜甫是一个很好的诗人。”洛琛熠看着这样诗意的的场景,由衷的说道“他要是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就好了,也不会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这种事情了,喜欢他的人会很多,他会拥有很多的粉丝和钱,也不用活的那么惆怅。”

从前读杜甫的诗,洛琛熠就觉得,他是很有才华,但是也着实可怜。

“是啊,浪漫且现实,就是有点惨,笔下生辉,让人沉浸,以前看他的诗,总是觉得格外悲凉,尤其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种作品,又展现实又凄凉,让人觉得难受了一些,明明有那么多的才华,但是生而在世的时候,可以施展的地方不多,和李白完全就是两种感觉。”夏恪一看着眼前的墨色诗句,想起史书上的他,同时,他笔下的那些文字也流动在他们的眼前与脑海里,格外的清晰。

“是啊,都不容易,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可能还算好的了,因为至少识字,能读书,能入仕为官,只不过不得志而已,那个时候,如果他不识字,那么也早就泯然于众人,无处发挥,且一无所有了,至少他还入仕了,也写下了这么多的好东西,其实也可以了,毕竟古代不比现在。”洛琛熠虽然遗憾,但是也早就看穿了一切,因为他是一个会深度思考的人。

“是啊,那个时候,能读书就是万幸,不能读书的人才更为悲哀,连个出路都没有,唐代还好一些,至少繁华,思想也开放,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书里都能生辉,也能改变很多的东西。”夏恪一很是偏爱诗词,也偏爱历史,因此她对于这些东西,看的也很清楚。

你会遗憾于从前,可怜于从前,但是也会把历史看穿。

历史是更迭,是人性,亦是无可奈何。

不是说读书就一定会好,但是读书整体来说,肯定是比不读书要好的多,所以从古到今,有才华的人,总是会万人敬仰。

无论是孔子,孟子,还是李白,杜甫,苏轼,柳永,李煜,李清照,曹雪芹,纳兰容若。

到后来的鲁迅先生,张爱玲,以及众多近现代的文人墨客,其实都是一样。

因为有思想,有才华,所以也会被很多人欣赏,成为别人生命里的一束光。

翠绿色的叶子过滤了温柔的阳光,照耀着斑驳的影子在他们的身上。

文字不语,但是惊心动魄,且沉醉骨骼。

即使时间流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岁月更迭了多少故事,好的文字依然会在,在许多人的心里。

夏恪一突然想起那一年他们去过的绍兴沈园。

亭台楼阁,梅花泛雪。

沈园里埋葬了谁遗憾惨烈又悲伤的爱情,痛苦了多少人,沉沦了多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