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怕是双职家庭,都上有老下有小的,每家每户孩子多,月月花钱如流水的,存不到钱。更何况是村民,本身来钱的渠道就少,每年的工分换完粮食后,折算成钱就没多少,生活自然就过得拮据。
像这种有钱补贴的工作,在不影响秋收的情况下,村民还是很乐意来做的。
不过这件事情她们不打算随便找人,而是决定通过妇联牵头,让各大队的妇联主任这边来跟大队的大队长来洽谈,以及安排人,这样相当于由妇联在中间做中介,为妇联增加威望了。
海岛这边附近一共有十二个大队,离部队相对近的一共有五个,其中海星大队跟部队的军属交流得最多,其他的相对少一些。
苏娇和吕华英决定把建厂的工程承包给附近的3个大队,每个大队在秋收过后,安排20个人过来,每人1天1元的补贴,人多力量大,争取在1个月内把厂房和仓库、办公室这些都给建出来。
这样的好处有三个,一个是这件事通过妇联牵头,算是有熟人监督,不怕对方糊弄她们。二是让妇联牵头,给村民实现创收,可以提高妇联在各大队的威望,让妇联的同志更好的开展工作,帮助当地的妇女。三是多招一些人,可以加快建厂进度,过年前,有机会,她们还可以拉一些大订单来创收。
事情商量好后,苏娇就全权交给吕华英负责,不再过问了。
她和张红心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例如她们要统计看能租借多少台缝纫机,统计好后还要去洽谈租借的问题呢。
还有就是,如果增加了机器,现在的办公环境就不够用了,还要看看哪里能搬出空的地方来让她们工作。
反正事情一大堆,每个人都忙得晕头转向的。
幸好这次的货期非常充足,可以慢慢出货。
事情虽然多,但都在有序的进行中,不管是苏娇还是张红心、吕华英都忙得心甘情愿的,感觉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至于苏娇之前跟冯主任说的,这次丝巾和头花的包装会做一个升级,这个并不是忽悠他的,而是真的有这个打算。
饰品这东西,除了靠款式,想要卖高价,少不了靠包装、靠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