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功利之外

山精女人 放浪书生 2029 字 2天前

陈长江:“华大夫,你说的这些都是科学,我听都听不懂。”

华凌霄故意冲着门外:“那我就说点你听得懂的。想整我的人有的是,你们不过是蝼蚁之辈,哥们儿不在乎。最大是主管医疗的副省长!哥们同样不在乎,知道为什么吗?哥们只求行医不求名利,他们把我赶出宽城,我照样把药品弄成了。涉及到科技专利,那就不是他那权力能挡得住的了。李群利是全省极少数不懂医术的院长,我要把他带上,那不得让人笑掉大牙么?用不上半个月他的院长就得被拿下!”

陈长江:“哦——,说实话,我们都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华凌霄:“既然迈进医字门儿了,不管是大夫护士哪一科。没什么患者,不能看看医书医案,开开眼界么?成天扯犊子聊大天,到啥时候都是下眼皮,到哪都被人瞧不起!再不就像柳青青那样,人家有自知之明,知道不行自己就退了。第三诊室那俩,成年在这混,那俩工分儿不够贴饼子钱,娶了老婆都得饿跑了。还在这穿着白大褂装孙子。还有那个孙砚东,要没有医院食堂他得饿死!X光人员到哪都是抢手货,他要真有能耐有水平,我送他去个地方,你问他行么?”

陈长江:“华大夫,你说别人我管不了。不过你的确教育了我,我从卫校毕业就没干什么正经事。希望您今后多多帮教。”

他走到走廊里:“大家也都听清楚了,都各自上班吧。”

米永刚赶着大车,车上拉着五六个男女,来到医院找华子看病。

华子看病开药之后说道:“大爷,这些都是小毛病,怎么还劳动您这生产队长亲自赶车送这儿来啦?”

米永刚:“马上要铲二遍地,年年这时候病号多。田大裤裆被你打跑了,大队卫生所没人管。正好,我家老太太给你带点干菜,李清华家给你捎来二十斤苞米面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华子:“这个时候干农活儿容易湿热中暑。我弄点藿香正气片,你带回去交给清华姐,谁不舒服就吃上一两片,不能超过三片。”

华子自己到药房自己掏钱买了五盒藿香正气片让米永刚带了回去。蘑菇崴子屯儿距离青松岭医院实在太远,三十里山路,一个来回就是一小天儿。

送走了米永刚,陈长江拿着一本医书从屋里走到院子里。

“华大夫,藿香正气,有片有散,有丸还有水儿。我想问问,哪一样最好用?”大庭广众,这是存心要考考华子。

陈长江这一问,没事儿的男男女女都围了过来。

华凌霄也不客气:“藿香正气出自局方,本来就是汤药。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其实它的功效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试验外用治疗疖子、痔疮、瘙痒、白癜风。后来为了便于携带才有了丸散。最好用的是藿香正气水,本省华兴制药厂的就不错,我奶奶司徒门下的方子。”

陈长江:“您祖母也是中医?”

华凌霄:“当然。大家闺秀,师出名门,是名满京城的司徒医馆大小姐。切脉比我爷爷厉害。咱还说藿香正气,我用就很少用成方成药,必须灵活变通。新药新制,外感暑湿加佩兰、苏叶、厚朴;和胃止吐就加半夏、生姜;腹泻不食加砂仁、木香……,因人因病,随症加减。那才是适用良药!”

陈长江弯腰鞠躬:“华大夫,您这一席话是我体悟几年都做不到的。”

华凌霄:“我们这山区,新鲜藿香比中药铺好过多少倍。不信有类似患者,你用新鲜好药试试?进来时上吐下泻,爬不起来,一剂药下去,让他自己溜溜达达走出去!告诉那些看不上我的,我在这家医院也干不长,不能把自己关在诊室里,一辈子没出息。”

赵大夫:“我们这一辈子不就是坐堂行医么?”

华凌霄:“据说我太爷就是坐堂医,就是有名的华兴堂创始人。可是他的成就连我爷爷百分之一都比不了。拘泥成方不如无方,拘泥死书不如无书。我爷爷就是伪满洲国名震关东的野郎中。直到抗美援朝办药厂支援志愿军,政府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我也要做个野郎中,到大山深处去!”

赵大夫:“山野乡间能有几个病人?”

华凌霄:“迂腐之见。我为什么愿意跑乡下?不是民间的病人少,而是大夫的病人少。我了解过了,很多人自己有病但并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不拿当回事。有的病人不到生死关头,舍不得治病。最讽刺的,是他们根本信不过我们,熬得严重了去大医院了。还有些疑难杂症,明知道治不好也就不治了,比如癌症。我奶奶那是名满京城的坐堂医,大脚老太太,那也一样经常跟我爷爷下乡治病。”

赵大夫:“她老人家对风寒暑湿症也有独家秘方。”

华凌霄很不屑的站起身:“风邪无形而居外,湿邪有形而居内。风者,百病之始也。风者善行而数变。暑必挟湿,二者皆伤气分。湿胜则濡泻。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体中多湿之人,最易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