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小儿:“蘑菇崴子屯儿是宝地,可专门儿出操蛋娘们儿。这么勤快的小姑娘偏摊上大破鞋那个妈。再说我大嫂,这一早晨,又把我家祖宗十八代骂个遍。”
华子:“那怪你大哥完犊子。今天种地又没来吧?”
米永刚:“他要来了还能轮到你说话?满地都得听他白话。”
梁老小儿:“回家挨骂,屁都不敢放一个。”
米永刚:“起来干活啦。”
华子中午回到集体户,二妞竟然把午饭做好,摆放在桌上了。
“小姑娘,一上午干这么多活儿。你没写字啊?”
二妞:“都写完了。我姐教我那两个拼音不对。Uang、ueng、iong,字典上不是那么拼的。”
华子:“你把那些韵母都学全了?”
二妞:“不咋会。看你那几本小人书,有不认识的就慢慢查。”
华子:“原来十几本小人书,被梁老小儿借去看。后来都被他哥和他嫂子撕了卷烟抽了。”
二妞:“现在还有卖小人书的地方么?”
“当然有。县城里的书店,青松岭供销社都有卖的。等我忙完春耕,采药卖钱再给你买几本。作为你帮我干活儿的奖励。”
二妞:“那我就多采药多换钱,多买小人书。”
“嗯。我剩下那几本小人书都给你了。你收起来慢慢看。”
二妞兴高采烈地放下筷子找了一块干净布,把那几本《金光大道》《地道战》《红色娘子军》之类的小心地包了起来。
二妞:“华子哥,我姐有大号叫柳青青。孙家的闺女才两岁也有大号叫孙月仙。我也想有个大号。”
华子:“想有个大号那还不容易。大妞姐的大号很好听,杨柳青青江水平。你么……”
小主,
“华子哥,你也给我取一个。”
华子:“我原来在一本旧书上读过几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你就叫柳依依吧,多好听。不过你也别光看小人书。我给你找一本带图的,你得仔细看,照着书上的彩图再去采药可方便了。”
华子把那本《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找出来,交给了小姑娘。
让华子没想到的是,一本不起眼的书,竟然让一个贫苦人家的小姑娘成了本地的药材专家。
她根本不等华子春播完毕,悄悄拉上几个同伴,天天出去采药……
柳青青还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赤脚医生,她跟华子学医经常在田间地头,趁社员们歇气儿的时候。
蘑菇崴子屯儿年年春播的最后一项都是耲播生长期短的豆类。米永刚当官自尊自大,简单粗暴,但是作为一个农民绝对是把好手!
精打细算,安排严谨。调度有方,监督狠辣!
种豆类面积最小的是绿豆,这种作物不像红小豆能做豆包馅豆沙包,更不像黄豆能榨油能下酱,能做菜能淡马。绿豆除了分给社员一点生豆芽,就是煮绿豆汤。剩下的卖给供销社的收购点,完成任务。
最后一场春播,米永刚把生产队五架耲播都集中到一片地,男女社员,一线二线社员全部集中,力争一天种完。然后就到芒种,芒种必开铲。
华子这组还是柳子富组长,他背着点葫芦负责点种,梁立冬赶套,华子扶耲播,中间康淑君踩格子。最后是田淑云扶着覆土拉子。
梁老小的哥哥梁立冬听了一则新闻,卷了一根喇叭筒,坐在地头白白话话,大肆宣讲。柳子富催了他两遍,他还是坐在地头不动窝:“反潮流是啥?就是大伙一起和走资派对着干!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撤职,不怕开除,不怕离婚!你们说这得有多狠?”
华子一回头,米永刚已经从背后走过来了,梁立冬还坐在那白话,根本没有起来干活儿的意思。
“反潮流的急先锋,你们猜她才多大?十三岁,能写文章……”米永刚抓起耲播杆儿劈头打了下去!
“你个王八犊子!别的耲播已经种了半截地了。你他妈在这儿装什么大山炮!”说着又是几下。梁立冬被揍得叫都没敢叫出声儿来!
米永刚拿着耲播杆儿:“你给我听好了。日落之前种不完,我让你自己在地里种!狗屁不是的玩意儿,干啥啥不行,你就是个大山炮!”
梁立冬梁大山炮的外号就这么落下了。东北人说什么本事都没有却经常装明白装能人的人就叫装山炮。意思跟现在人常说的大明白、大白话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