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不好了,大隋人才跑大明去了

比如儒家,本来起源地是在秦州,但兴盛的却在其他州。

在秦州儒学是显学,却不是唯—,法家、墨家和儒家都是显学啊……

朱由校现在只是取消了儒学的垄断地位,放开百家可以在大明推行自己的理念而已。

这样就要死要活的,那秦州的儒家岂不要活活伤心死?

九州王朝林立,并非儒家不可。

大家都有其他选择的余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不要过分收割一个王朝的利益。

否则就要面对大明这样的悲剧。

大宋和大隋都并非只有儒家是唯一,人家都用了其他学派作为制衡手段。

大隋的释家,大宋的道家,都是制衡儒家的手段。

看似大隋、大宋和大明都是儒家独尊,事实上,大明以前就是用道家制衡。

都没有唯一性。

每一个王朝的开国君主都不是傻子,不可能没有一点制衡手段。

可以说,把儒家养娇气的是大宋、大元和大明。

大元是为了使用更多的儒家人才,才不得不拔高儒学的地位,

不得不厚待孔家。 大明和大宋同样如此。

不过儒家成为一个国家崛起的障碍,打压儒家变成了必然。

只是朱由校手段更狠,直接把儒家掀翻。 那也是儒家自己作死做出来的。

都骑在明皇头上拉屎撒尿,都凌驾于皇权了。

作为一个天子,凭什么不能反抗不能废除儒学的统治地位?

有因必有果,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在大明放开选拔人才的范围和阶层,怎么就成了大逆不道?

怎么就成了暴君? 这不是扯淡嘛!

以前大隋的儒家势力在看戏,甚至在贬低大明国策。

如今大隋人才都向大明涌去,他们都抓瞎了。

忽然发现在自身在大隋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高。

好多人才都经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到头来,却去了大明发展。

不值得深思么?

本身大隋世家门阀主导的儒学,他们自身就已违背儒家思想和理念。

他们主导的儒学能得到认可才怪。

想要别人认可,必须以身作则,做出成绩。

而不是空谈,只懂得鼓吹和洗脑。

这些套路,无法束缚那些天才。

跳不出藩篱的人,实际上就不是真正的大才。

不是真正的人才,做世家门阀的犬,成为人家的炮灰便是必然。

至少朱由校不会同情这群人。

杨广执掌大隋权柄后,针对性地推出了科举制度,选拔寒门人才。

却没有强制执行,玩成了形式主义,只是走个过程,便偃旗息鼓了。

要是大隋当年真正地科举制度推行成功,那世家门阀就没有现在嚣张。

藐视皇权那是世家门阀骨子里就有的心态。

优越感一直都在皇权之上,觉得每一个皇朝的皇权都是他们赋予的。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这就是当年大明孔家嘲讽大明天子的话。

极其藐视皇权,更没有把皇权当回事。

一个天子的老师,都在为了儒家而背叛自己的效忠的天子。

这就是儒家倡导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