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静室养伤

破天乱命 薛666 1955 字 5天前

**“这套护脉之法果真有效……”**薛玄一在练习数个时辰后,脸上浮现一丝轻松,体内一部分淤积灵力得以化解,宛如疏通水道,让堵塞的经脉逐步恢复。

等到夜幕降临,他收功起身,隐约觉察丹田绞痛大减,小幅释放灵力也没再狂躁失控。只是一日苦练后他神识透支,满头大汗。“仍需长久坚持,方能完全稳固。”

次日晨起后,薛玄一愈发感到“临风诀”可减轻暴动,但想彻底根除隐患,不光需风属性护脉,也需借石碑符文更深层次的“圆弧流动”理念,将真气冲撞转化为优雅流转。

他取出石碑碎片,放在蒲团前,默默催动灵识感应。碑面符号依旧晦涩,却因多次生死逼迫已对其生出亲近感。那上头纵横交错的线条,宛如古老星辰轨迹,也似风涡弧线。

“临风诀让灵力回旋,我所领悟的‘曲线刺’与这符文竟有暗合之妙。若将其系统化,会不会衍生出一门新功法?”

过去,他在百灵坡和吴啸之战中都用到“曲线刺”,虽威力惊人,却不够圆融,极易在强攻后发生真气紊乱。若能在此静室磨合,将“曲线刺”融入“临风诀”根本结构,就能减少体内冲撞,更有效保护丹田。

一念及此,他开始在地面纸上再次勾勒“临风诀”行气路线,随后对照石碑符号,一笔笔尝试糅合,让“风之回旋”与“符文弧线”融合成完整循环。

这不是一蹴而就:多数尝试走到中途就发现“难以自洽”,或灵流一分为二后难以合并,或真气缺乏顺畅出路。但薛玄一并未气馁,反复演算,一次又一次试行体内小股灵力运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啊——”**偶尔经脉仍会刺痛,让他闷哼倒地,却咬牙重新来过。石碑面上隐约闪烁的微光,让他冥冥中获得力量,鼓舞他不停推演。

日复一日枯坐之中,薛玄一饮食简陋,仅有侍从送来药粥维持。他不问外界动静,全身心沉浸在修复经脉和自创功法的实验里。

至第四日深夜,当石室只余一盏微弱油灯时,他依然静坐冥想,手掌覆盖在丹田处,灵力再度顺“临风诀”与碑文弧线结合,引导经脉做曲线回旋——

只觉一股温柔却不失凝聚的灵流缓缓运转,沿着“初步改良”线路走过胸、臂、肩、背、再回丹田,整整一圈不曾刺痛!

薛玄一大喜:“成功了!至少在低强度下,可做到**‘圆融无损’**。”先前稍微加力就会痛如刀割,如今却能行气完整。这说明“临风符意”雏形已诞生。

他轻轻张开双目,眼中闪动兴奋光芒:“虽只是最基础的‘一周天’,还没试强力爆发,但已能验证理论可行。如果加以打磨,我再练些时日,应可将之应用于实战!”

对比原版“临风诀”,他多了几道“曲线回流”,让真气更柔和,却不失瞬间爆发潜能。这就是石碑符文赋予的特有轨迹,仿佛在风动中画弧,人也如随风翩然。

五六日间,薛玄一趁夜半无人时,在室内做小范围招式测试。他不敢过度,怕惊动执事,但仍比白日护脉时更大胆。

试验1:以匕首刺出一个弧形,从腰间隐蔽位置突转至肩侧半空,看似曲线无常,却在最后瞬间聚力一点,刺穿面前木桩。

结果:爆发力更平稳,所受反冲亦减弱,体内仅轻微刺痛。与此前的“曲线刺”相比,明显安全许多。

试验2:移动步法,配合“回旋气流”,轻松踏出几道“S形”走位,绕过室内障碍。虽尚未全速,可比起以往“风行身法”更省力更流畅,不易真气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