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了解李世民,在没有见到杜构的能力之前,不可能再给他更高的官职。
侍郎,已经是极限,这还是看在杜如晦即将离开人世的情况之下。
李世民眉头微蹙,随即又舒展开来。
段纶此刻已经站出来反驳,“蔡国公此言差矣,赵县男先是拿出曲辕犁,后又极大提高生铁的产量,还炼出了比‘百炼钢’还要好的钢材。”
“就凭赵县男做的这一桩桩一件件,老夫都想要让他当我工部尚书一职。”
说着,段纶转身对李世民拱手道:“陛下,要不赵县男当尚书,臣给他打下手吧?”
段纶说的言辞恳切,根本不像是惺惺作态。
“段爱卿,工部还是需要你居中坐镇才行。”
“赵小子虽然对格物一道,有着很深的造诣,然年纪到底还是太轻,还需要多多历练才是。”
“朕以为,有着段爱卿你在,赵小子也能更快的成长起来。”
杜如晦越听,心中越是觉得不好。
李世民这话,无异于当众表态,工部右侍郎一职,已经是赵铭的无疑了。
“陛下……”杜如晦拱手,想要再说什么。
不等杜如晦往下说,李世民抬手打断道:“还有一件事,现在也可以告诉众爱卿了。”
李世民笑着对段纶道:“段爱卿,工部在沿海生产的食盐,不是马上就要运到长安了吗?”
“朕觉得,现在也可以告诉众爱卿,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之前建设食盐工坊的事情,只有少数几个李世民近臣清楚。
当时赵铭提议保密,为的是怕世家得知之后,会暗中耍手段。
毕竟,食盐的利润实在太高,世家要是得知,朝廷不但可以大量产盐,而且品质还更高,不想办法使坏才怪了。
段纶得到李世民授意,当下下巴一抬。
“各位,你们刚刚已经听到了,朝廷在沿海建立了大型的食盐工坊。”
“没错,还是赵县男给的新的加工技术……”
段纶当即把现在食盐产量,以及品质等,都介绍了一遍。
“各位,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等到下半年,源源不竭的食盐运到长安来,到时候我大唐百姓也将会吃得起干净洁白,而且没有其他杂味的食盐。”
“不仅是百姓吃得起,军中的将士,也不再只能依靠醋布了。”
段纶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高。
王珪和韦挺他们世家官员,一个个则是听得心里拔凉。
要是段纶说的没有夸张,那他们世家以后就会少了一大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