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听闻工部尚书差人来请,让他前往公房一叙。
踏入公房,只见尚书端坐于案前,案上堆满了各类公文信函,想来近日事务繁忙至极。
见到宋清风进来,尚书放下手中朱笔,脸上满是欣慰之色:“宋大人,快过来坐。今日朝堂之上,我工部可是大出风头,你首倡的流水线之法当居首功啊!”
宋清风恭敬地行礼,谦逊回应:“尚书大人谬赞了,若无您在上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诸位同僚齐心协力,单凭下官一人,绝难成就此番功绩,实乃我工部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之成果。”
工部尚书点点头,心中暗自赞赏这小子会来事,既不居功自傲,又能顾全大局,实乃难得之才。
二人分宾主落座,宋清风回来事的给尚书斟上一杯茶。
尚书满意的点点头,轻抿一口后,神色庄重起来:“宋大人,如今皇上对我工部恩宠有加,赏赐丰厚,这既是无上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呐。你也深知,当下剿匪形势万分紧迫,前线对兵器的需求如潮水般源源不断,虽说咱们凭借流水线已初显成效,但要彻底满足军需,仍有漫漫长路要走,必须不断优化提升各个环节。”
宋清风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如炬:“大人所言极是,下官定会倾尽所能,不负圣望。依下官浅见,当务之急乃是依据现有产量与前线瞬息万变的需求,重新对工坊布局进行精准规划。比如,进一步缩短各工序间的距离,减少物料转运所耗费的时间,让整个生产流程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更加紧凑高效地运转。”
尚书眼中光芒一闪,不禁抚掌赞道:“宋大人此言甚合我意,与我所思不谋而合。不过还有一件棘手的事情,就是关于火铳研发一事,此事皇上颇为关注,屡屡提及。现如今依旧毫无进展,你在这方面可有什么独到的想法?”
宋清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下官以为,需大开招贤之门,广纳精通器械设计、改良的贤才,集众人之智慧,这样才能研发出可用的火铳。”
火铳一事,他只是知道个大概,自己必须谨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