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盛唐的“诗仙”

玉不识对李白的描述和赞誉勾起了大家的好奇。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又写出了什么样的诗,才能被称之为“诗仙”?

大家的认同就这样一致吗?

刘彻饶有兴致地看着天幕,期待着这位“天女”能说出个什么来。之前的几场直播,汉朝是从第二期<孟浩然>开始看的,虽然确实看到这几个诗人写的诗不错,但也就是这样了,他还是更喜欢他们汉朝精采华美的赋文。

而且,一个人能够被称之为“仙”,也确实勾起了他心底隐秘的好奇。

他身旁的霍去病拄着下巴,靠坐在搬出来的坐具上,对刘彻满溢的好奇有些不解。

“不就是写诗吗,难不成被称为‘诗仙’还真的就成仙了?”

刘彻回过神,笑着叹道:“不管怎么说,总是有他的过人之处。”

******

秦朝。

嬴政袖手看着天幕,神色不动,似是很是专注地看着天幕。

“诗仙”吗?他看着来自天幕的讲解,对“仙”之一字很是感兴趣。虽然他知道这大概是个饰词,但不影响他此时对李白的盎然兴致。

天幕下的众人随着玉不识的话,也一同进入了李白那澎湃而飘逸的想象世界。

【我们谈论李白,总是离不开他的诗。李白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歌行体的巅峰,他和他的诗,已融为一体。】

【他写壮志凌云,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凭风直起高飞,正如他坚信自己总有一日能够鸿翔鸾起、激昂青云。他的锐气不可当,这个时候,他仿佛真的成了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绝云气,负青天。

他写自己的志得意满,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对自己的才华很是自信,身居草野不会是他的终点。扑面而来的踌躇满志和豪迈自得,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李白受唐玄宗入京召见的激动。

他写自我勉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虽然颇受挫折,但他深信自己的才华无二,饮酒豪情,纵情高歌,酒后的诗,是他对自己未来的畅想,也是他的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短促,也不能磨灭他的志向。】

嬴政看到这里,微微挑眉,对后世产生了不少的好奇。他知道了自己的王朝没能长久延续,但后世之人是如何管理疆域,便已让他起了兴趣——有用的话,正好拿来用用。后世是如何建设盛世的?他定下的规矩,还在吗?

“唐玄宗?皇帝?后世也是皇帝吗?”

他对诗文体裁不是很了解,但其中的内容颇为触动他的心意。李白诗中展现出的积极向上和骄傲自信,都让他生出些许好感。

现在的秦朝正是用人之际,一切人才都是他所需要的。而像李白这样积极的,正合他心意。当然,最后能不能用上,那是另当别论,至少这个态度他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