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宋朝加入,“诗豪”刘禹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诗人所愿所求的,并不是能让他们挥毫的世道苦难,而是想要自由徜徉的盛世愿景。

【关于刘禹锡的乐观豁达,还有一则不知真假的小故事可以分享。】

【长庆四年夏,他来到了和州。也许是当时的县令单纯看他不顺眼,也是县令也是接受了上面的旨意,总而言之,面对被贬而来的刘禹锡,知县开始搞事情了。

按例来说,来和州当官的刘禹锡应该在衙门里住住三间三厢的房子,但知县刁难他,要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非但没有埋天怨地,反而很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话贴在房门勉励自己:“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

知县听了消息很不高兴,一看这不行啊,这刘禹锡怎么不抱怨呢?于是他下令,叫衙门里的差役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并且把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环境也算幽美,刘禹锡见了,也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看着刘禹锡依旧自得其乐,安然读书作文,知县更不高兴了。于是他又派人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强迫他又搬了次家。短短半年的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面积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终于怒了。他并没有怨天怨地,而是愤然提笔作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于是,《陋室铭》诞生了。

知县虽然依旧很气愤,但面对这篇《陋室铭》,却是一时哑口无言,一筹莫展。】

刘彻:“要我说,这个知县不是个蠢的,就是傻的,这下好了,出名了吧?”

霍去病在旁边吃着糕点,说道:“如果是真的,这样子出名,怎么不算出名呢?”

刘彻看向他,道:“哦?去病是怎么想的?”

霍去病拍了拍手上沾着的碎屑,回道:“他都这样刁难这个刘禹锡了,得到的也只是这样一个‘不知真假的小故事’,甚至他在里面都没有名字。不过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在后世留下了痕迹。”

话说得没有很清楚,但刘彻明显听明白了。

刘彻笑了一声:“虽然他原意可能不是这个,只是想要讨好上边的人才这样‘刁难’刘禹锡,但显然它也蹭到了刘禹锡的名声,确实在后世有了些许名号。”

“嗯,也算某种程度上的达成所愿了吧。”

【这一年,刘禹锡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年少成名,现在的他可谓是虎落平阳被犬欺。虽然从高位沦落,但他依旧乐观、豪迈、刚毅、倔强,他依旧有豪情万丈,无愧为“诗豪”之名。

《陋室铭》全文仅就短短的八十一个字,刘禹锡借赞美陋室来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哪怕经历了光阴的洗练,刘禹锡和他的《陋室铭》依旧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