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头的赵匡胤还在遐想,这边的玉不识已经开始流程,简单介绍起了苏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人,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佑二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佑六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
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李世民看到对苏轼的介绍,难得卡了一下。
原来苏轼不是他唐朝的?
“宋,就是唐后面的朝代吗?还有南宋又是什么意思?莫不是又有一个王莽?”
看着唐朝在诗人笔下从盛世到战乱、复又安定,只是不复盛唐的辉光,他已经对唐朝的衰亡有了预料,毕竟想要传至万世的秦朝二世而亡,强盛如汉朝,也在三国消散了最后的余晖。只是,也不知道这个“宋”,发展如何。
“苏轼的经历,还挺丰富的。”杜如晦看着苏轼这丰富的外任经历,有些理解了前面为什么会说苏轼“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房玄龄也说了一句:“而且看样子,这个苏轼能力也是有的。”能冠以“治水名人”,想来能力是不差的。
“还有这个‘三苏’,父子三人齐上阵,可真是厉害啊。”
“家学渊源?是盛事,苏家也是厉害的。”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