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摇了摇头,甩开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一边听着天幕上的内容,一边继续提笔创作。
有着天幕的上瘾作伴,他下笔如有神,他写柳七这个多情才子“放旷不检”的风流生活,写柳七被众名妓所崇拜,最后财尽人亡,靠着平时熟识的青楼女子们集资给他修建了坟墓,甚至每逢清明前来祭拜。
他看着自己写完的这篇才子佳人的多情佳话,思考着能不能把它送到书肆进行售卖宣传时带上天幕相关的内容,现在天幕这样显目,柳永的词正在被天女讲述,这个热度不蹭白不蹭啊!能够多卖一些也是好的。
冯梦龙想到这里,不由得拜了拜天幕,又在心底对柳永道了个歉。想来红尘逍遥,情词盖世的白衣卿相柳三变,不会怪罪他的。
毕竟,他也是为柳永和柳词的传播出了力的呢。
玉不识自顾自讲着,不知道冯梦龙那本《喻世明言》里的《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刚刚诞生在他的笔下。
【词中人伫倚栏杆,望着眼前的草色烟光,心中满是缠绵执着的春愁,焉知不是柳永写不尽的相思之意?
小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柳永的生涯了,他的词作风格和他的生活是分不开的。
柳永虽然是官宦子弟,但是也算一生飘泊,他更是因为仕途坎坷、生活潦倒而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因此,他的词作也多描绘城市风光,传写坊曲欢爱,抒发羁旅情怀,也因为内容丰富,语言俚俗家常,颇合百姓传唱的口味。
而且他精通音律,长期混迹秦楼楚馆,与乐工、歌伎密切合作,还将六朝、隋唐小赋的技法引进宋词,创作了许多新腔,其中大多数为慢曲长调,加之歌伎传唱,从而使柳词具备极为广泛的传唱度,风靡四方。
宋朝叶梦得《避暑录话》中的“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便是因此而来。】
【柳永他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
也许他在做官一途上前行不畅,但他在诗词史上获得了永恒的璀璨而浪漫的光辉——
柳词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细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显易懂,自成一格,影响深远。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仕途一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