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六年,在重阳节的前三天,也是他的妻子逝去的百日之后,纳兰性德自梦中回忆起了妻子卢氏临别之时对他说的话:“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于是,纳兰性德以天上月作词,比作他的妻子,写下了这首《蝶恋花》,至于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
唯一肯定的,是他和妻子的感情很深。】
玉不识一摊手,笑着说道。
康熙看着天幕,忽然笑了笑。
纳兰性德吗,敏感多思,才思敏捷,也确实是一个重情重义的。
对于他的妻子,康熙实在是没有什么印象。
不过他还是很高兴自己一朝有出现能够上天幕的人才。
有传世文章诗词就是好啊,这不就是变相的宣传了康熙一朝?他还没有后来阴鸷疑心的样子,现在的康熙自觉自己还是很好说话的。只是他一个人对着水幕怀古伤今,又谈到曾经的宠信过的臣子,对照着现在看谁都有些不怀好意的状况,总感觉寂寞啊。
【这是一首悼亡词,纳兰性德投入了自己对妻子的怀念和深情,写的凄美又不失空灵。
在他看来,最辛苦和让人怜爱的不是别的,正是天上的明月,因为在一月之中它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如果你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长盈不亏,那么我将作为冰雪,不惜为你融化。
无奈的是人的尘缘容易断绝,只有燕子还是如同往常,轻盈的踏上帘钩,轻声呢喃。鬼唱秋坟,纵使能够另恨血化碧,只是挽歌唱罢,心上的愁和恨仍旧不能消解。花丛中的蝴蝶成双成对飞舞而过,而人却生死分离,不能团聚,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同你一起化作双飞双宿的蝴蝶。】
【这首《蝶恋花》上片三句借月亮为喻,写爱情的欢乐转瞬即逝,恨多乐少;后两句,写假如爱情能象月亮那样皎洁圆满,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愿意。下片写伤逝中的悲痛,用燕子在帘间呢喃,反衬人去楼空,未亡人的孤寂;结语化用“双栖蝶”的典故,表达了他与亡妻的爱情生死不渝,抒发了无穷尽的哀悼,把永恒的爱寄托在化蝶的理想中。
整首词满是他对妻子的怀念和哀伤,以及他满腔的真挚爱恋。
这里的“化蝶”,不禁让人想到“梁祝”。作为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梁祝》,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化蝶”的意象用在这里表达他的感情,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