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比不上对太子的上心,但既然都在了,也一定要考察一番的。

朱樉自觉自己是二子,是其他兄弟的哥哥,加上也有表现的意思,就率先开口道:“那个岳飞不是北伐吗,剩下这两个说不定也是参加了什么战争……战役呢。”

朱棣:“应该是和外邦的打仗中表现突出吧。”他自诩将来要成为大将军,为父皇也为太子大哥平定边防、开疆拓土,对着这些可能有关联的人物事情自然是看得认真的。

面对朱元璋严肃冷淡的神色,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对着他们的父皇,大家也是既亲近爱戴也是有些敬畏害怕的。有些人是选择直接上,有些就是躲一躲了。

******

李世民的注意力全被玉不识最后几句吸引走了,哪怕水幕已经回到了最初的界面,也没能让他回神。

国家,历史,和百姓吗?

这几点是玉不识反反复复提起过的,好像比起王朝的发展,皇帝的存续,天女更为关注的好像是这些。她的言谈中不见多少对皇帝的敬畏,言辞生涩,但也算有东西能讲会讲,真的好奇她生活的环境。

能够培养出有这样知识储备的女子,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朝代?

古人想不到玉不识生活的世界,但对于她自己来说,一切都是习以为常,而且她作为一个还是大二的学生,加上专业不对口,也感觉到了其实自己讲的勉强,只是因为在现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资料够多,对上的又不是已经经过网络信息洗礼的古人,多方因素相加之下,也就勉强及格。

至于家国天下,对于历史名人,喜爱是有的,不然也不会接受绑定了。但现在是人民的国家,从小到大更深入人心的不是什么尊卑等级而是人民万岁,自然也生不起对什么皇帝的敬畏心了,关注的也还是人民百姓。

但李世民还是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力觉察到了玉不识在言辞中透露出来的心思。

李世民暗自思考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他对于玉不识的身份更为好奇了,不是他瞧不起女子,而是在他的认知中,女子中确实不乏聪明绝顶、出类拔萃的人,比如他的皇后观音婢和他的姐姐平阳公主。但但囿于世俗的偏见和长久以来的退位,这世间还是男子当道……后世,女子已经能够和男子并列了吗?

不过,这些其实也不那么重要,只是他的好奇而已。他更为关心的还是唐朝的发展,玉不识的朝代对他来说太远了,一味学习模仿也不见得就是好事。但他对玉不识所处的时代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不见消减,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