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当权者们当然能够明白。
仅仅是玉不识口中的扩大文化传播、粉碎教会的知识垄断吗?前面一闪而过的黄毛蓝眼人一看就不是他们本土人,而外人如何也不是现在的他们能够决定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纸的广泛使用的背后,是文化知识的流通,是打通了寒门上升的通道,是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知识和读书的状况。
而垄断知识,也是变相的垄断了权力,这和一直追求权力集中的皇帝是相对的,皇帝们看着造纸术的出现,自然是欣喜的。
而各个世家看着天幕将此技术广泛传播,心中异议再多也是无可奈何。
有些东西,是心照不宣的事,但一旦被破除,而且还是他们无法阻止的破除,又还能怎么样呢?只能说,传播的媒介出现了,但知识还在他们手里,还有商量的余地,只是想要之前紧紧攥着是不行了。
具体怎么实行,还是要看他们和皇帝怎样掰手腕了。遇上性格强硬、大权在握的,自然是恭恭敬敬的献上,说不定还能博个美名,至于其他的,就要看如何操作了。
有些人是紧跟风向,随风转舵,而有的世家大族则是固执己见,死守着往日的荣光,不愿放下身段。他们预感到了造纸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们可不愿就此舍去他们掌握的权力,纸张的制作很可能会动摇他们的根基,那么就尽可能的推迟由上至下的普及,尽可能放缓这个过程,至于完全否定?天幕的存在就注定了这场关于造纸术的传播是无法阻止的。
但是,他们的计划真的能够如他们所愿那般顺利实施吗?遇上明主的,他们也不过是白费心机而已,有手段有见识的皇帝自然能够达成所愿。而那些昏庸无能的,哪怕一些有远见的官员和学者意识到纸张的普及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也敌不过当今的无动于衷,那么世家大族的忌惮也是无用功。
虽然读书会是未来的潮流,但时间总是有快有慢,端看当权者的手段了。
不过,他们还是忍不住感叹一句,这个玉不识,还真是心向黔首啊。
教育,确实是重中之重。
【但是还是不方便,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怎么办呢?——纸就此出现了。
我们现在都说蔡伦造纸,但是实际上,在东汉蔡伦大规模造纸之前,华夏人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20世纪在中国各地出土的许多西汉时期的古纸片,可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