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发展-活字印刷

玉不识笑意盈盈地说完,天幕上很快就变换了内容。

这个视频最先映入大家眼中的,是排列整齐的字块,上面墨痕点点,带着印刷术独有的齐整和秩序感,镜头慢慢划过,最后跳出行云流水般的“活字印刷术”五个字。

轻盈悠长的乐声响起,玉不识伴着画面的变化也继续着她的介绍。

【今天着重介绍的,就是活字印刷术。虽说它也有缺点,但它也是印刷史上一个伟大的技术革命。

活字印刷术,是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木刻字、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雕版印刷的一种印刷方法。它根据材料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泥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等,这次主要简单介绍泥活字、木活字和铜活字。】

【大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泥活字,这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天幕中的画面从泥活字的完完全全的第一步——滤砂石、沉沙开始。暗红色的沙水渐渐沉淀,在水缸底部形成泥浆。

【关于毕昇和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公元1041-1048年,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

画面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风干、炼泥、划分粗泥胚、阴干,一个个字胚慢慢展现在天幕下众人的眼前。紧接着就是写反字、润字、刻字,这是一个长久且细致的过程。

天幕上的画面也进行到了最后——

煮字浆缝、制版、烤版,然后压版芯,匀墨,晾晒,装订……

【这里也介绍一下,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再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一张张雪白的纸上填满墨字,然后装订成册,看着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啊。

显然刘彻也很有这种感觉。

刘彻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两眼放光,只要是好的,他都想要,谁不想有个千古流芳的好名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