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传入华夏有海陆两路——

在棉花传入华夏之前,华夏只有可供棉花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华夏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这个“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

而棉花开始大量传入内地,应当是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华夏的相关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从海路传入的棉花,多在泉州一带,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

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明太祖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广开来。】

跟随着玉不识的讲解,天幕上的内容一变再变。

刚刚关于玉米、土豆等的资料隐去,重新出现的事棉花的相关资料,旁边配图是朵朵棉铃,裂开的正好,雪白绵密,像是天上的云朵落在了枝头。

“喜热、好光、耐旱、忌渍……”赵匡胤轻啧了一声,“也难怪刚开始在边疆种植。”

武将出身的他,自然能够明白这个棉花带来的重大意义。若棉花的保暖效果真的和水幕中说的那样好,那么冬季行军打仗也能轻松不少,毕竟温度是他们决定不了的,一旦能够优先避开、解决寒冷的问题,胜利的希望也能多上不少。

只是赵匡胤看着这些资料又有些头疼——

“宋末元初开始大量传入”、“明初全国推广”……

怎么感觉这些东西都在后世发扬光大,怎么就不能为宋朝的发展添砖加瓦呢?

也就那个占城稻有些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