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金印紫绶的绘卷6-李斯篇

【当然,还有郡县制的推行。这是说起秦朝就不得不提起的一项壮举。

当时分封制和郡县制在秦朝的朝堂之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在秦朝以前,分封制一直是主流,或者说是唯一的定式。但秦始皇要的不是周礼,他想要的一统是全新的概念——他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了,再立许多国,不利于统一,安宁也没有保障郡县制明显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在这一点上,李斯是力挺的。

最后,郡县制也成功被采纳——此后,秦朝上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为县。

现在的我们都知道,郡县制比之分封制是一个进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当时他们的选择确实很是大胆,毕竟要否定维护了周朝统治的分封制,确实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但他们也做对了选择,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做对了选择吗?”

其实分封制并没有从他们的生活中真正除去,但确实郡县制占据了主流——当然,后面的制度也是不断完善的。

这一点,大概清朝是最为幸运的——前面的朝代该试错的都试过了,清朝可以说是封建帝制的集大成者。

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现在大家讨论的中心,依旧还是秦朝和李斯。

嬴政安静地听着玉不识的讲解,也看着殿中逐渐缓和的氛围和大家重新开始的讨论。他没有多做阻止,若真的能从中为大秦的发展商讨出可用之法,那他是乐见其成的。

他虽然对李斯最后的选择和导致的结果有些膈应,但不得不承认,李斯的能力之强,也无愧于玉不识讲话的首选就是他——虽然可能也有别的因素,但若是能力不足,李斯也不会被选上了。

毕竟前面提到的秦朝第一文臣,就是李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