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什么都不知道,才让人更会说、也更敢说。朱元璋也正是如此,始于万历年间的党争,对于他来说,还是太过遥远,遥远到他尚且不知道自家朝代也出现了这些情况。
其实说起宋朝的党争,玉不识也想到了明末的情况,明朝末年,党派林立,党争不断,崇祯真的是想要救一救明朝,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她很快就把脑海中出现的内容撇到了一边,现在讲的是范仲淹,要是宋朝的相关内容,尚且还可以讲一讲,至于明朝的内容,到时候再说吧!
【那么因性情刚直、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的范仲淹外放为官时在做些呢?
正如他写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看着百姓,是做不到就此放弃的——于是他选择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奋斗。
仁宗景佑五年,原先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次年,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朝廷,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
这对于宋朝来说真的是突脸嘲讽,他们怎么忍得了?所以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玉不识简单介绍了宋夏战争的背景,很快就把话题转到了范仲淹身上。
【也是这段时间,西夏元昊大举侵略宋朝边境,宋朝出兵屡次失败。
公元1040年,即康定元年三月,受陕西安抚使韩琦的推荐,范仲淹知永兴军,途中转为陕西转运使。很快,朝廷任命韩琦和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其中范仲淹负责鄜延路防务。第二年,又改知庆州。
在西北守边期间,范仲淹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以防守为主,并积极占据险要、步步为营进逼西夏的策略,并取得了极大成功,他的这些举措对北宋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他的名望和政治地位。】
赵匡胤看到这里又是一阵恼火。
他不由得想到了已经被带下去、被严加看管在府中的赵光义身上——还真是没有带了个好头,怎么他的子孙后代尽是些这么没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