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朝来说,张居正确实是难得的治国之才。
朱元璋之前对张居正夺情的选择,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但也不意味着就此支持他。只是他知道有些事情是更加重要的——
身为明朝开国皇帝,他自然是希望明朝越来越好的。张居正身处其中,能够给明朝带来好的改变,他自然是乐于见成。
而且他也是从底层走上来,对于百姓在意,对于贪官厌恶,这是刻在骨子里的。
所以他不再关注前面“夺情”、目光来到后面张居正清丈土地时,是满脸的赞同。
毕竟夺情与否,最终也还是张居正自己的选择,不管是因循守旧,全其孝道,使之前的努力付诸流水,还是以自身荣辱稳定朝纲、推进改革,都不过是他的一念之间。要朱元璋来说,臣子如何是很重要,但也不那么重要,他更是愿意看见大明兴盛之光景。
而明初的大家,尚且没有后来鱼肉百姓的样子,或者说,也不敢有。
所以对于张居正的此番动作,大家也是一致地跟随朱元璋的脚步,纷纷表示认同。
但大家也不是一味的点头,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也还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这并不容易吧?”
明朝初年,陛下有魄力也有这个实力,意志所行很快便能推行下去。但张居正是臣,更是站在了大多数人对立面的臣,哪怕他是首辅,想来也必是殚精竭虑,很难轻易实行。
朱元璋轻哼一声,眼底闪过一丝阴鸷。
在玉不识的讲解和放出的资料中,他知道了当时的明朝情况并不好,都已经有人“身先士卒”了想要开一个治世,结果还有这么多人不配合,他也不见得能够高兴地起来。
他声音微冷,说道:“这些人,当真是不知道轻重,什么是重要的一点也不愿意去做,要他们何用!”
他一边看着张居正的改革成果暗自点头,另一边就对那些分不清轻重的没用之人暗自恼火。
事关土地和农民,一旦弄不好,农民起义又该如何应对呢?——也对,当时的明朝,农民起义也是已经有了,这也使得朱元璋更为恼火。
朱元璋知道,张居正这样的人物,不管在哪里,定然能有一番作为,而他身为明朝人,是大明之幸。
只是这个时候玉不识介绍的,都是张居正正面的形象和事迹,若是让他知道张居正其他内容,也不知道会如何作想。毕竟张居正也是喜好奢华、有着诸多缺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