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金印紫绶的绘卷41-张居正篇

【除了这些,张居正的理财政策在为朝廷公室谋利之余,也十分重视人民的实际生活。他通过多种渠道设法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甚至直接提出减免人民的税负——

万历十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二月,张居正上疏请求免除自隆庆元年至万历七年间各省积欠钱粮。

另外,张居正的其他观念也算先进——还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商”观念,认为应该农商并重,并提出“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因此他也反对随意增加商税,侵犯商人利益。

用些套话,就是——这些做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缓和了当时一触即发的阶级矛盾,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世上并没有完美的改革,所有的改革都应该是一点点试出来的,在此期间,也不能害怕犯错,只要及时改正就好。

所以对于张居正这些改革主张存在的问题,大家其实也还是很坦然的。

他们一边对其不断揪出不合理之处,一边也是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虽然时间紧,但有个粗纲,也大致能够看出来可行不可行。

于是大家都是不断地提出、推翻、改进。

而各朝各代都在热烈讨论之时,隆庆年间的大家反而显得有些沉默。

该说些什么呢?

正主就在眼前,似乎说什么都不够妥当,尤其是权力更大的天子和首辅都没有说话,他们也只能选择沉默。

毕竟,说张次辅的改革不好?那天女不断说出口的肯定是为了什么?说他的这些主张太过麻烦?这也不行。

所以只好不断沉思。只是话虽是没有说的,但殿内的气氛确是暗潮涌动,没有安分过。

大家其实也是知道,在天女不断强调之下,改革势在必行。

只是如何“改”,也还是看大家。现在的张居正尚且没有天幕上那般“一手遮天”“说一不二”,他们也还有的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