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们回归胡亥——
胡亥身为秦始皇幼子,自幼受宠,俗话说的好,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你秦始皇也免不了这个俗——虽然他也还称不上是“老人家”,但意思是在的。
也正是因为胡亥受宠,所以秦始皇巡游时,也常会带他同行。也正是因为同行,所以才会发生后来的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支持下篡改遗诏,逼死长兄扶苏,登上皇位。
其实现在对于秦朝的争议也不少,最近有文物,展现的是遗诏上确实是胡亥继位,胡亥也有着继承父愿的志向,并没有什么矫诏的事;也有说当时的胡亥年纪不大,不过才十二岁,后面的那些事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但我们现在也还是采用最普遍的看法。
而且,哪怕你年纪再小,也得承担起身为一个皇帝的责任。
君不见,南宋末帝,幼主即位,不也随着陆秀夫投海自尽?】
【当然,其实说起来,秦朝后期的动荡,也有始皇帝的一份责任在。
当时的秦朝、或者说之前的秦国,就如一架战争利器,也正是因为此,所以才在一统天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刚建立起来的秦朝,还没有转变自己的想法,接下来,需要的,不是征伐,而是休养生息。
当时的秦朝,或许意识到了,但最终也还是没能做到。
耕战制度存续了上百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此外,在这期间,嬴政也依旧没有停下赋役的动作,当时百姓的生活,确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而胡亥上位后,由赵高掌握了实权,在朝堂上上演的“指鹿为马”的游戏更是把他的权势展现了淋漓尽致。有着残暴无能的胡亥,加上赵高的谗言,兄弟姐妹诛杀殆尽,能臣干将也没有放过,这也使得本就没有稳定下来的朝廷内外愈发动荡。】
对于玉不识提到的几种可能和公布在天幕上的资料、文物,大家其实也挺惊奇的。
在他们一贯的认知里,秦朝就是残暴、苛政等负面形象的真实写照。还有秦始皇,虽然也有肯定的表述,但更多的,也还是出现在劝谏皇帝的例子中,所以还是负面消息居多。
而胡亥,则是很少被提及。秦朝二世而亡,关于胡亥,最深的印象也就是“亡国之君”。所以他们看着玉不识给出的资料才会有些惊奇。
但好奇归好奇,玉不识给出的《秦二世铜诏版》并没有很大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