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强制自己冷静下来,思考起了这其中的关键。
杨广杀父?他真的有这个胆量和魄力吗?
还有张衡这样一个小臣,也有这样的勇气来执行杨广的命令?
……一个个问题环绕在他的脑海中,他看着面前的水幕愈发的烦躁。
【相关的记录也能在其他古籍中找到——
唐代人马总便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而赵毅也在《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
不过初唐赵毅笔记《大业略记》记载容华夫人蔡氏为仁寿宫变女主角。杨广“因色弑父”这种说法也被诸多近代史学家质疑,仁寿宫变也成为疑案。】
紧接着是对提到的这本书的标注——《通历》是唐代马总所撰写的一部历史着作,其内容包括太古十七氏、中古五帝三王,及自秦至隋历代兴亡的大概事迹。宋人又续到五代,增5卷。今传本缺前3卷。
《大业略记》是记载隋末唐初史事的重要一手文献之一。其作者赵毅曾任隋官,有零星史料可资考证身世,他在参考《蒲山公传》的同时,很有可能凭借身处洛阳的特殊条件,记录了和东都战事有关的见闻。
哪怕后世的史学家、看起来是研究历史的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但这样三本记载下来,似乎就是在盖章杨广和杨素的密谋、杨广对他的后妃不敬、以及他的死因和杨广脱不了干系的真实性。
这让杨坚怎么能够保持冷静和无谓?
这里面桩桩件件涉及到的都是他的皇位、隋朝的未来,若记载真实,他想要废杨广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正确的。
哪怕杨坚虽然一直告诉自己要保持住一份怀疑,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了偏向。
就像是他之前对太子的不满和对杨广的偏向。
【杨广继位后,首先要做的,便是剪除对帝位的威胁——
他很快便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将杨勇处死。
还有亲弟蜀王杨秀也被他诬陷使用巫蛊诅咒隋文帝及幼弟汉王杨谅,然后被剥夺官爵贬为庶民软禁于内侍省,后与诸子一起被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