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王朝败家子-20-宋徽宗赵佶

涉及到变法,涉及到党争,都是让人无法能够简单略过的存在。

变法可以让一个国家强大,也可能让一个国家陷入更深的弊病之中,端看主持变法之人的方案和能力,毕竟一般来说,变法都是为了给这个国家注入一剂强心剂,想要彻底搞砸,那也是有点困难的。

但党争就不一样了,党争完全就是负面的影响,一旦一个国家陷入了党争的深渊,那就是离彻底崩解也不远了,至于什么时候才会走到末路,那也还是看当时的皇帝能不能压得住,以及党争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康熙看着水幕,想起了在史书上读到的,宋朝的党争,和明末的党争,都一点点地把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拖向深渊,他读史,可是为了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他自然会吸取教训。

虽然他从历史中学到的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要小看汉人,不要给他们能够翻身的机会。

但他又想起以前玉不识在言语间透露出来的清朝末年的惨状。

无动于衷吗?其实也不是的,但他一想到若真的按照玉不识透露出来的信息去执行,变好的不仅仅是这个刚走上正轨的国家,还有那些只要给了一点机会就能牢牢抓住机会的汉人。

所以,他虽然也在推行出海,推广番薯,改造火炮,但也都是磨磨蹭蹭的,他还是有些不能下定决心,满汉一家亲,是最讽刺的口号。

水幕幽幽的光芒和外面的阳光一起映照在康熙面无表情的脸上,他整个人一半坐在阳光下,一半躲在阴影里,让他整个人都愈发的高深莫测。

其实这段时间,整个朝堂的人都觉得他们的这位陛下变得有些反复无常,甚至有些游移不定。

但他们可不会就这样大咧咧地指出来,最近这位陛下接连废太子、打压皇子、收拢权力,心情本就受了刺激有些古怪,还是不要去刺激比较好。他们也是惜命的。

但对于宋朝的皇帝们就有些不那么友好了。

当一个国家的官员任命能够这么儿戏地决定,那这个国家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赵匡胤大概也是想象不到,后世的赵氏皇帝究竟被辖制到了什么地步,他只觉得一个皇帝能够被太后掌握朝政很是不可思议,而且这些官员的任命也很离谱,端看是哪一个党派的人吗?

现在这个党派下去了,反对的人就上来了,那等反对的人下去了,是不是另一派就复起了?难道这党争,他们各自的主张就一点错也没有吗?这不会太过偏见、偏执了吗?还有,那不站这两派的人又是怎么办的呢?和稀泥?

或许,苏轼会有话说,他不站变法派,也不站守旧派,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