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个,刘平就想到今天司马防说的,他的次子和三子都参与了新律法的制定工作。
司马防的三子,刘平并不在乎,但是老二司马懿可就太扎眼了。说实话,刘平想把司马懿搞到丞相班房来,但是仔细想了一下之后又放弃了,就让司马懿一直待在刑部吧。
当晚,刘平跟李恢聊的还算愉快,李恢离开之后,刘平也没有再做其他的什么事情,直接便睡了。
翌日一上午,刘平又来到丞相班房议事厅,还是昨天的那些人。今天一早,礼部先汇报,不出刘平所料的,郑玄就是个吉祥物,真正出来汇报的是孙乾。
礼部的工作比较简单,当然是形式上的简单,但是真正推行起来,很复杂。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翰林院的刺激,郑玄他们拿出来了一个教育改革方案。
说是教育改革也不对,准确的说涉及到了兴建学校、教育改制等等一系列的计划,这份计划制作的,非常有刘平的风范,一句废话没有,通篇都是干货,各种数据详实。
刘平拿到手的时候,还以为这是自己写的呢。后来仔细看完了之后才知道,这是出自孙乾的手笔。
这一下刘平对孙乾的好感度就更高了。并不是因为孙乾在学他,而是因为孙乾这种做计划的方式,更加高效也更加有执行性。
而且之前孙乾也找刘平咨询过这个问题,对于礼部的计划,刘平也是知道的。
礼部的计划在刘平的建议下,做得很直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教育制度的,另外一个部分则是兴建学校的。
制度上来说,孙乾在刘平的建议下,将所有学校分成了小学、中学以及大学三个等级。每一级都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下一级学习,大学通过考试之后自动获得秀才身份。有了秀才身份可以在日后的科举中略过县试这个环节,直接参加乡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除此之外,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将会分科。目前分为算学、律学、医学、工学和军学。
当然具体的条例还有很多,比方说多少岁是适龄儿童,家里有人读书的话官方给什么补贴之类的,写得很是详细。
然后就是兴建学校的这部分。如今的生产力水平,兴建太多学校没啥用。一来没有那么多人口,二来养一个脱产的读书人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极为奢侈的事情,哪怕有衙门补贴也不行。
按照计划,礼部打算在各县兴建小学,郡内兴建中学,在长安、武都和成都三个地方兴建大学。
长安那边是最简单,有之前刘平留下来的长安大学的底子在。所以在孙乾的计划里,先把长安大学落成,从社会上直接招收学生。至于各地小学和中学,就交给各地去办,明年至少要保证每个郡的中学建设出来,小学至少能够有两到三所。
所有学校的教习先生,由礼部和翰林院统一安排,俸禄待遇也从礼部的财政走。
当然了,礼部也并不是全部承担,各地还要给学校划分学业田,这部分礼部会负责管理,收入一部分归到各学校,一部分收归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