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影响力

首先是黑心粮商卖霉米事件,涉及的粮商通过掺杂劣质米,牟取暴利。

受害者多为贫困百姓,他们本就生活艰难,却还要吃着这种低劣的粮食,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通过采访多名受害百姓,掌握了充足的证据,并成功在民报上刊出这一事件的报道。

不仅让这家粮食的名誉扫地,同时还被刘知县注意到了这起事件,严惩了这位粮商,同时让粮商补偿了百姓。

接着,又揭露了富家子弟强抢民女的事件。

当地一些家族的子弟通过暴力和威胁,强行带走了村里年轻女子。

虽然这些女子的家人提出过抗议,但由于当事人背后有权势的庇护,案件一直未能得到公正处理。

民报将这一事件曝光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这些报道的推动下,县里的官员也开始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原本县衙不愿受理的案件,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处理。

这些报道的发布,无疑给了普通百姓更多的力量和希望。

每一次的新闻曝光,都是对社会不公的有力回应,也让更多人认识到,民报不仅仅是记录事件,更是为弱势群体发声的工具。

每当事件解决后,林向安就会在报道上提到刘知县,赞扬他爱子如民,是当地的好父母官。

“民报现在真的是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在县城的酒楼里,几位读书人讨论着,“他们揭露的这些事情,简直触及到了社会的根本问题,给那些有权势的人狠狠地敲了警钟。”

另一位书生也感叹道,“这不仅仅是在解决问题,更是在为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的人发声。”

林向安也知道,民报现在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他所做的一切,逐渐改变了县城的局势。

在每次报道之后,他都会在报道中提到刘知县处事公正,赞扬他“爱民如子”,并称其为“当地的好父母官”。

这种看似客套的措辞,实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刘知县的公信力,并借此让他感受到民众的支持和认同。

随着民报在社会上的声势不断攀升,民报逐渐在县城、乃至更广泛的地区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