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湉心里头那股子对支教的热爱,就像春天里疯长的野草,怎么也压不下去。
尽管她现在还只是个天天泡图书馆、啃书本的全日制大学生,但她知道——
支教这事儿,早晚得安排上。
直到有一天,大一下学期的日子悠悠晃晃地过了一半。
她从那位总是笑眯眯的大四学姐嘴里,挖到了一个支教界的“小道消息”——
原来,除了跟着国家西部计划的大部队走,还能自个儿找组织,玩一把“民间支教”。
国家那套西部计划,那是正规军的操作,专挑在校生,浩浩荡荡奔西部去。
但民间支教呢,就像是游击队,自由得很,啥个体啊、团体啊,一到假期就蹦出来——
他们招募大学生、老师去山沟沟里传道授业,还给点外快补贴补贴。
学姐一挥手,给了甘湉一个联系方式,神秘兮兮地说道。
“这家‘学思教育’,寒假暑假都招兵买马,你试试看?”
甘湉一听,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立马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给“学思教育”打了个电话过去。
没想到,那边的人还挺给力,三言两语就问清楚了情况。
资料“嗖嗖”地就发了过来,还让她把自个儿的简历也扔过去。
这一等,就是一个礼拜。
甘湉天天盯着手机,生怕错过什么消息。
终于,学思教育的电话来了,说她这条件,简直就是为支教量身定做的。
第一次干这事儿,甘湉心里多少有点忐忑。
但学思教育那边的人,那叫一个贴心——
电话里巴拉巴拉说了半个小时,从支教前的准备到到了那边该干啥,讲得那叫一个详细。
最后,还给她发了支教的具体位置。
甘湉一看,嘿,手机地图一开,那地儿就跟近在眼前似的。
她心里那个美啊,就像是小时候过年拿到了压岁钱,激动得不得了。
其实,这支教梦啊,可不是甘湉一时兴起。
从小,她家里头那股子教书育人的味儿,就深深地把她给熏陶了。
她啊,打心底里就想当个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还记得高一那年,学校放了个纪录片,讲的是山区孩子的学习生活。
那条件,啧啧,看得甘湉眼泪哗哗的。
她当时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这不,机会来了,哪能放过?
在那片未被现代文明完全触及的土地上,道路仍旧是自然的馈赠。
孩子们想要踏入知识的殿堂,就得踏上两个多小时的征途。
每一步,都丈量着梦想与现实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