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且叫袁尚小儿胜一场。之后我军与青州便可显出不合之象,相互不能配合。届时以袁尚小儿性格,必会派兵攻我。我军再输其几场,行骄兵之计。待其重新扩大战线、乐成防备不足,便是我军与刘青州前后夹击,斩灭袁尚之时!”

简而言之,袁尚使用“收缩防线”达到“固如铁桶”的效果。

而公孙威则使用“示敌以弱”,目的是达到“诱敌出击”的效果。

刘备呢,尽管知道计划,却迟迟未派出骑兵。

“冀州既有意歼灭袁军有生力量,为何不趁其撤退时派轻骑突袭?以幽州精骑,保守可斩敌千数。”刘备始终搞不明白安禄山到底在干嘛,于是将陈庆之与赵云唤来讨论。

不仅赵云错失良机,就连安禄山也错失了机会。

若是二者皆能抓住机会,现在袁尚乐成驻守的人马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一。

赵云中了袁尚的疑兵之计,安禄山也中?须知公孙威没少跟刘备吹嘘过他这员心腹爱将。

“庆之观冀州此前作为,不像会坐看袁军撤退之人。”陈庆之语气中同样充满了疑惑。

假如他是公孙威方的骑兵主将,保准要趁他们撤退时冲杀几个来回。

刘备不言。作为一名征战一生的宿将,他对沙场局势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敏感度,他隐隐觉着,公孙威那边要坏事。

再说的通透一点,刘备认为安禄山怀有二心。

他本就对那董卓长相的蠢猪无甚好感,兼之作战不力,难免生出疑心。

可是,安禄山少说跟随公孙威五六年,资历比刘备还老,要生二心也是刘备生二心,他哪能劝动公孙威呢。

无奈之下,刘备对赵云说道:“此战你需万分谨慎,特别是要注意冀州帐下安禄山的动作。若局势不对,立刻回军!我带步卒接应与你,切勿再受重伤。”

听到刘备的关怀,赵云心中一阵温暖,拱手道:“云必不负使君重托。”

陈庆之则说道:“主公与潘美对峙,出兵接应我等时,潘美应会做些动作,主公还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