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50:徐州战况(一)

徐州下设五郡,自北向南依次为琅琊、东海、彭城、下邳、广陵。

琅琊郡北与青州接壤,西和兖州泰山郡相邻,此地地形崎岖,山峦起伏,为草匪滋生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贼盘踞在琅琊一带。

他们表面上尊陶谦为主,对其称臣,实则拥兵自重,在这一区域内自行其是,俨然成为独立的割据势力。

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杨坚“意外”地进入了陶谦的营帐。

他凭借着过人的谋略与手腕,在徐州之地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终成功取代曹豹,成为丹阳派的领袖,手握天下闻名的精锐之师——丹阳兵。

但杨坚的野心不止于此。

他以清除琅琊隐患为借口,三番五次向陶谦索要兵卒,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壮大,不知不觉间,已然取代了原来的琅琊贼匪,成为陶谦最为忧心的心头大患。

为了制衡杨坚,陶谦联合徐州世家,推出了岳飞。

岳飞在徐州本地招募士兵,投身于剿灭泰山贼的战事之中。

名义上是剿匪行动,可实际上,陶谦却不断暗中指示岳飞,让他争夺杨坚的兵权,或是设法消耗杨坚的实力。

不仅如此,陶谦自己也削减了对杨坚军队的物资供给,使得原本可以迅速推进的战事陷入了僵局,一拖再拖。

可话又说回来,毕竟面对着岳飞和杨坚两位强将,臧霸等人怎么也难以招架。

无奈之下,他们在起义爆发之前,便投靠了洪秀全,趁着杨坚与陶谦内斗的间隙,向洪秀全讨要钱粮和兵卒。

洪秀全派遣历史上赤眉军的领袖樊崇接管泰山贼,与岳飞、杨坚二人对抗。

但樊崇面对这两位劲敌,明显力不从心,多次交锋皆以失败告终,最终因伤势过重而返回东莱。

就在臧霸等人即将支撑不住之时,第二次黄巾起义爆发!

杨秀清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五十万之众,麾下有王保保和庞涓两位得力助手,浩浩荡荡地进入琅琊郡,兵锋直指东海郡。

此时,在东海郡的军帐之中,杨坚端坐在首位,文武官员分立两旁。

“如今看来,杨秀清意图先夺取东海郡,以便与兖州的黄巾军会合。我军已然成为众矢之的,诸位可有破敌之策?” 杨坚目光扫视众人,缓缓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