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助与朱武一见面,便如同老友重逢,无论是谈论法家学说,还是道家思想,二人皆能侃侃而谈,相谈甚欢,甚至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多时,裴宣和孔厚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李助由《商君书》出发,朱武从《孙武子》讲解,裴宣则以《宋刑统》沟通两家,孔厚一手孔子,一手孟子,把仁义二字说的明明白白。
四人说的那是好不畅快,尤其对于梁山此时引入大批难民开始谏言。
姜齐坐在主位,目光在四人之间来回穿梭,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他们的高谈阔论。AI 在他脑海中飞速运转,将那些晦涩的话语解析成易懂的概念,辅助他理解这场思想盛宴。
“如今梁山吸纳众多难民,当以严明律法为纲。赏罚分明,方能令行禁止,使众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李助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轻敲桌面,语气坚定有力,“《商君书》有云,‘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严明的律法并非为了苛责众人,而是为了保障梁山的安稳与发展。”
裴宣抚须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律法固然重要,但也需兼顾人情法理。《宋刑统》乃国朝律法之大成,其中诸多条例可作为我们治理梁山的参考。在制定规则时,既要有严厉的惩处,也要有适当的宽容,如此方能服众。这也是郎君让广惠大师平日去安抚民众的目的!”
朱武微微颔首,接过话茬:“李道长所言极是。然行军打仗,亦需谋略布局。难民之中不乏可造之材,我们当年在少华山时,便是吸纳难民逃兵,辅以兵法之道加以训练,只是当时条件简陋,而如今咱们不仅有郎君的练兵之法,还有林教头这个禁军教头,双管齐下,必然能出精兵!”
说到这里,朱武一顿,看着姜齐,道:“郎君,孙武子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之前咱已经安排了新上山的旱地忽律朱贵,去梁山脚下开设酒楼,如今来看,效果不错啊!”姜齐笑道,“至少济州,郓州两地的情况,咱们都能第一时间到手!尤其是通过郓城雷横的那条线,现在县衙门里的风吹草动,咱们可都是了如指掌!”
此时,孔厚微笑着开口,声音温和却有力:“仁义二字,不可不察。子曰‘仁者爱人’。梁山汇聚各路饥民难民,更要以人为本,对待他们,不可仅靠律法约束,还应以仁爱之心让其真心归服。郎君不要忘了,他们一开始只是希望分得土地,求一条活路,才来的梁山!真正归服,融为一体,还需用心培养!”
姜齐听着四人的话语,一一做着应答,同时心中暗自思索,有道是船小好调头,他深知,这四人的观点犹如四面旗子,从不同角度为梁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助的法家思想能为梁山带来秩序与效率;
朱武的兵家谋略可确保梁山在军事上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