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可能预见的危害

皮尔特沃夫,议会。

“各位尊敬的议员,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祖安最近出现的一个新发明。其名为净化藻。为此有请皮城大学的微生物教授莫里森教授来为我们简单讲解一下这项发明。”

一位没有头发的教授戴着眼镜进来了。

他有些紧张的环视左右。

莫里森看到黑默丁格给自己的安心表情之后,心中安顿了许多。

梅尔对着莫里森道:“教授,就请你给我们讲一下这突然出现的发明吧。”

莫里森道:“多谢你,梅尔议员。实际上,你的形容不太准确,这并非‘突然’出现的发明。这是首先通过耐受品种筛选,然后诱导变异选育出来的品种。也就是说,这净化藻和其他机械类的发明不同,它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一代一代选育的。

这净化藻的选育方向是针对目前皮尔特沃夫水中和空气中的众多常见毒素进行靶向分解。而且分解的效率很快,应用前景很广泛。

但是和其他选育出来的高效品种一样,它们都有着一样的通病,就是耐受性会差一点。像这种如此高效能的藻类,更是如此。其退化速度快,而且因为分解效率高,所以有效生命周期短。”

卡桑德拉问道:“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应的培养液和原生种,这东西不可能进行再培育是吗?”

“是的,卡桑德拉议员。”

众议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梅尔问道:“那么假如我拥有了培养液,并搞到了原生种是不是就可以自己培养了?”

莫里森推了推眼镜:“理论上是如此。但是我需要在这里给各位解释一下这类微生物选育的过程,方便大家理解。

在微生物选育过程中,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严格控制培养液参数诱导变异,然后得出目标生物,这种思路很笨拙很慢,但是胜在清晰。还有一种是不管培养液参数,先得到目标生物,维持原生种的同时反向研究培养液参数,这种思路虽然效率高,但是往往得到目标生物后的培养液复杂程度和目标生物效率正相关。

恕我直言各位议员,如此高效能的品种绝不是第一种方法能得到的。

而哪怕使用第二种方法能得到净化藻这种目标生物就已经是不世出的天才了,可以说这人的能力远在我之上,而他要是能在从出现到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得到培养液参数,那他就可以算得上是这学科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