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蜡烛火柴进万家

从附近村子招了一大批妇女过来做事,中午留一顿饭支付月银一两。

可以带着娃来做,也可以领回家里去做,不过那按数量来计算加工费。

平时在家的闲人,听说这样的好事,争先恐后的报名没几天就招满了。

没有硬纸板,用浆糊把刨的木花贴在纸上,晒干后再裁剪用。

活真的很轻松,坐着全凭两只手灵活,把模具上的一排排小木棍,在调制好的硫磺糊糊里蘸一下,裹在头上。

大把的人再在一起粘贴小纸盒,有的把黄鳞和石英粉的糊,刷在纸皮上,晾干后裁剪贴在纸盒的两侧面。

硫磺干后火柴也就形成了,有人开始装在小纸盒里,最后一道工序,有人在盒子上写了四个字:点燃希望。

那些肥肉熬油后,粗麻线在油里煮一下,捞起来冷水里绷直,卡在模具里统一长度,整个模具开始浸油。

无数个模具轮流工作,浸油后拎出来放入冷水凝固,下一轮再去浸油。

随着周而复始的循环运作,一支支洁白的蜡烛出现了,最后十支一包用牛皮纸卷起来,写上:点燃光明。

肥皂香皂作坊扩大后,现在春天的花正艳,所以产量也快速递增着。

鱼儿还组织孩童去插扦葡萄藤,等它成活长大后,还要建立葡萄园。

饴糖作坊也是停人不停火,一大批一大批妇女产品出炉,一块一块滚上面粉后,用牛皮纸包裹起来。

从扩建作坊,再到火柴,蜡烛的出现,龙玉兴全都看在眼里,别说工人了,就是连他也对火柴闻所未闻。

当今世上普遍的引火都是用火镰,一块火石一块铁片,拿着火绒放在火石边,铁片敲击产生火花点燃火绒。

火绒的应用也很广泛,火折子里就是火绒纸卷的紧紧的,平时盖着它就是文火,打开嘴一吹,就能燃起火苗。

所以他很明白,这个火柴的出现,将会代表着什么?他都不敢想象,按如今鱼儿定的价格,百姓有多么实惠。

谁家不需要点火?谁家不需要照明?所以火柴和蜡烛,绝对是销量最广大消费品,这个世界人民何其多?

因此哪怕一个产品只赚一文钱两文钱,可当这些渺小的财富积累起来时,那也将是一个恐怖的天文数字呀。

上京城里首先开始了试卖,继续玩老套路,门口桌子上排着蜡烛,放着几箩筐火柴开始送,走过的人一人一盒。